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8日电 题:杭锦后旗的平安密码:“警网融合”与“陕坝大妈”共治协奏曲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的街道上,杭锦后旗公安局西城区派出所的民警们已整理好着装、检查好装备,分组踏上巡逻路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西城区派出所辖区面积87平方公里,城镇乡村兼具,人口结构复杂,治安管理难度较大。城镇中商业体、小区、学校、企业密集,人员流动频繁;乡村地带道路交错、村落分散,农忙时易因土地边界、灌溉用水等问题产生矛盾。
为打造平安和谐、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西城区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创新协调机制,采用“民警+社区网格员+陕坝大妈”服务模式,通过培育群防群治力量,建立“警格+网格”融合机制,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形成治理合力。
派出所积极联动由122名离退休党员、干部为骨干组成的“陕坝大妈”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走访活动。通过凝聚群众力量,深度融入便民服务、治安防控、矛盾调解等工作,推动辖区群众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社区警务的重要参与者,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近年来,民警与社区网格员、“陕坝大妈”共同为辖区群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起,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500余次,极大增强了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辖区居民满意度实现跃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大家一起守护家园,安全感看得见、摸得着。
“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着力推行‘生态警务、民生警务、乡村振兴警务、智慧警务’,基层派出所的工作模式与服务效能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从‘被动响应’到‘未雨绸缪’,从‘人力驱动’到‘科技赋能’,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治’,警务效能得到大幅提升,群众的安全感也提升了。”西城区派出所所长杜永强说。
2001年出生的乌兰察布小伙儿刘文辉,从警校毕业后便来到西城区派出所工作。自此,大街小巷的巡逻值守、家长里短的矛盾调处就成了他的工作日常。
从警一年多,刘文辉深刻体会到了基层民警的辛苦与不易,他说:“真正踏入基层派出所,当‘理论’与‘实战’发生碰撞,我意识到基层警务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要学会‘接地气’,在接处警的忙碌、调解纠纷的琐碎、走访社区的细致中摸爬滚打一年多后,我才更加读懂了‘人民警察’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除了处理日常警务工作外,西城区派出所的民警们还肩负着护学岗执勤任务。每天上下学高峰时段,他们都会准时出现在辖区学校门口,化身孩子们求学路上的“安全卫士”,为校园筑起流动的安全屏障。
近年来,西城区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全力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2021年,西城区派出所被巴彦淖尔市公安局荣记“集体三等功”;2022年,被自治区公安厅评为“枫桥式派出所”;2023年,被自治区公安厅评为“最强党支部”。
暮色降临,街边商铺的暖黄灯光与月光、霓虹交织,勾勒出陕坝这座小镇静谧而温馨的轮廓。民警们整理好警容、佩戴好装备,又开始了夜间巡逻,闪烁的红蓝警灯、身着藏蓝警服的身影,成为夜幕中让群众安心的守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