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黑山自然保护区全景图。刘忠友摄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15日电 题:大黑山里的护绿工匠
作者 奥蓝 叶剑南 杨静
晨曦初照,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黑山自然保护区似被披上一层轻盈的薄纱,远眺而去尽是一碧如黛。如此美的地方,守护好它便成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题。时任大黑山林场场长的朱利,是一名“林二代”,他时刻铭记父亲的教诲,已坚守在大黑山护林防火第一线37年,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这份绿色事业。
他信念坚定,练就了过硬的业务能力,堪称林场的“活地图”;他潜心钻研,打造了一支护林“急先锋”,守护万亩林海;他默默耕耘,托举起群众的安全感。
信念坚定,锤炼过硬本领保安全
造林容易护林难,大黑山林场总面积约19.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是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在37年的护林生涯中,朱利的足迹踏遍了林区的每个山头沟壑,对林区的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状况全部了然于胸,在大家眼里,他就是这里的“活地图”。按照朱利的话说,只有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才能保护好这里的一山一水,才能守护好国家资源安全,这是林业人的责任。
2021年10月,朱利和一名护林员在北官营子林地日常巡护时发现有松树被盗的痕迹,经查证,共40棵松树被盗挖,案值近10万元。他们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在他们的帮助下,仅用3天时间就抓捕了这起跨内蒙、山东作案的不法团伙。案件的告破,对在林区盗挖、捕猎等不法行为起到了打击和震慑作用。
在日常巡护中,朱利也要求营林区的业务员必须做到实地勘查、熟记边界、熟悉辖区资源、掌握营林业务。在2022年春季的国土云调查中,大黑山林场要在10天内完成927个卫片图斑的“三调”工作,要在5.7万公顷的大黑山自然保护区里,准确地找到卫片图斑的位置,并保质保量完成调查取证任务。谈何容易?朱利带领5个营林区的12名业务员合力攻坚,凭着多年来练就的一双“铁脚板”和一张“活地图”,硬是用8天时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调”作业期间,“铁脚板”磨出了紫血泡,“活地图”校准了新坐标。朱利和他的业务员队伍经受住了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潜心钻研,打造护林铁军守青山
担任林场场长期间,朱利一直注重培养大黑山专业扑火队实践能力,不断建设和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预防和保障体系,保护森林草原资源。每年春秋两季,朱利都会在林场组织开展一个月的集训,以培养扑火队员的业务理论学习和体能训练为中心、以模拟实战演习为重点,让队员们全面掌握森林草原火灾规律和扑救方法。近几年,大黑山林场护林防火工作先后4次获得旗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奖励,这支队伍逐渐被打造成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护林铁军。
针对大黑山林场的工作实际,朱利提出了“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责任制”,在平时他要求护林员要做到“嘴勤、腿勤、眼勤”,时刻做好“六边”清理,即及时清除路边、坟边、林边、田边、沟边、村边的可燃物,有效消除火灾隐患;他主持组建了信息员网络,把林场周边5个乡镇40个村的40名村干部聘为防火信息员,及时报告火灾信息,及时组织当地群众扑救,延伸了防火触角,织密了防火网。
默默耕耘,忠诚履职尽责显担当
森林防火,“防”是关键。每年春节、清明节、“五一”等重要节点,朱利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以林场为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每年因上坟祭祖引发山火的情况太多了,大黑山林区有195个坟头,是防火的重中之重,凌晨3点多,我们就全部上山蹲山头、守坟头、看地头,严防发生森林火险。”
防火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转变观念,这是朱利始终坚持在做的事。每到重点防火时段,他都提前组织大型防火宣传活动,让防火政策、防火常识进入到家家户户,进入到每人心中。“十遍、百遍、千遍……只要有一个人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我们的工作就不白做。”朱利的坚持,让如今的林区鲜花祭祖蔚成风气。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朱利将自己的每一滴汗水都洒在了如何守护好大黑山这片宝贵的绿色林海中,忠诚的履行了一名“护绿工匠”的职责和使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