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动态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12日电 (刘文华 布和朝鲁)医疗是民生之基,健康是幸福之源。“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引领,全方位推动医疗服务体系提质升级,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十四五”以来,科尔沁区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如今走进辖区各大医院,先进的诊疗设备、宽敞的就医环境、优质的专家资源已成为常态,医疗技术、人才队伍、服务能力的持续突破,正加速构建起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在科尔沁区第四人民医院,患者正躺在新引进的西门子双源CT检查设备上接受检查。这台设备不仅速度很快,生成的检查影像也十分清晰,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了直观帮助。
科尔沁区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爽说:“图像质量更清晰,在判断患者血管病变、结节以及肿瘤病变方面更有优势。”
科尔沁区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张艳斌介绍:“这台设备使用方便,步骤简单,能够更快速地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尤其对冠心病的患者来讲,这台设备不受心率的控制,能够让患者在憋气7、8秒钟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冠状动脉的血管检查。”
不止这一台设备,“十四五”期间,科尔沁区第四人民医院累计投入约3700万元,陆续引进东软128层CT、西门子全进口的3.0T核磁等多台先进医疗设备。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也分别投入专项资金更新设备,让“高精尖”设备从“稀罕物”变成守护健康的“常规装备”。
通辽市科尔沁区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陶伟丽说:“医院引进了新设备,就是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这种高精尖设备的便利,同时通过设备的升级,直接帮助大家少跑冤枉路,少花等待的时间。”
包括设备升级在内,科尔沁区“十四五”期间各项医疗基础设施项目也在加速推进。2022年,一度被按下暂停键的中医医院病房综合楼项目被盘活并正式投入运行;同年10月,第四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一期项目新院区交付使用。今年,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科、产科专科楼主体已封顶,中医医院制剂室及地下停车场、蒙医医院改扩建等在建项目正有序推进。此外,中医医院住院楼改造、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10个储备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为“十五五”医疗发展夯实基础。
设备升级了,环境改善了,医疗队伍也要逐步升级。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找专家难”问题。每到周末,在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门诊区,候诊队伍都会排起长龙。诊室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大民教授正耐心为患者问诊、制定治疗方案。
“科尔沁区的医院和我们科建立了联系,也是这个科室派我来进行一些医疗活动,包括门诊,在病房查房,或者做肾穿刺这些医疗活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教授徐大民说。
从2023年起,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就长期开展“家门口的北京医院”健康惠民项目,邀请北京、天津、沈阳、长春等地大型公立医院知名专家不定期开展门诊手术等临床业务活动,方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洪军介绍:截至目前,“家门口的北京医院”健康惠民项目已邀请20余家大型医院的知名专家,300余人次来我院开展诊疗活动,大大方便了广大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做到了在家门口为老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五年来,科尔沁区聚焦变态反应、呼吸专科、神经内科等重点领域,积极联合北京、天津、吉林、辽宁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成功组建了10余个跨区域专科联盟,并成功举办多场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北京协和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盛京医院、南开大学附属第一中心医院等10余家大型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合作涵盖医疗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协作等多个方面。通过合作成功邀请了285人次外地知名专家来科尔沁区开展手术、学术交流、业务培训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线城市”的诊疗服务。
向外取得优质医疗合作,向内积极探索各方面提质。一组组数据,见证了科尔沁区近五年的医疗蝶变。
截至目前,科尔沁区:医疗资源扩容——现有各类医疗机构882家,目前已成立以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区属各公立医院齐头并进模式,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五大共享中心”与质控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更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及医疗集团云HIS系统,实现医疗集团内部互联互通、影像病历等共享,实现分级诊疗制度数据互联互通,形成以区级医院为龙头、区镇村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
人才队伍提质——各医疗机构共有人员4217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3582人。2024年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达3.61人,较2020年增长41.01%;每千人注册护士达4.27人,增长75%;每万人全科医师数达3.38人,增长53.63%。
服务能力升级——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科尔沁区第四人民医院晋升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24年医疗机构总诊疗数309.27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42.15%;设置床位4420张,卫生应急120救护车7台,群众就医需求得到更充分满足。
从设备到环境,从专家到人才,科尔沁区用五年时间,织密了一张覆盖城乡的优质医疗服务网。这张网的背后,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也是对群众“看病更便捷、更安心”期待的回应。
科尔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爱君说:“十四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科尔沁区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重大成果,医疗资源扩容提质成效显著,医疗服务硬件基础全面夯实,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再上新台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劲有力,精准施策惠民生、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引育并举强队伍、人才强医战略成果彰显。“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优质卫生健康服务更好惠及百姓。
从“看病远、看病难”到“在家门口享优质医疗”,从“设备落后”到“技术接轨前沿”,科尔沁区用五年时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医疗民生答卷。未来,随着更多项目落地、更多资源集聚,这里的医疗服务体系将更完善,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也将持续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