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通辽市西辽河文化节:唤醒千年记忆,共赴文化诗意之约

2025年07月15日 16:45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15日电 (刘文华 杨永娜)在中华文明的壮阔星河中,西辽河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文明动脉,滋养着通辽大地,将草原的豪迈与农耕的温润编织进岁月肌理。作为内蒙古通辽市的文化根脉,西辽河文化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千年的风云变幻,孕育出独树一帜的地域特色。南宝力皋吐遗址灰陶残片,镌刻着史前文明的密码;哈民遗址密集排列的房址群,勾勒出远古聚落的生活图景……一处处文化瑰宝在通辽大地上静静伫立,以斑驳的陶纹与夯土遗迹为笔,诉说着先民生存的智慧与精巧匠心。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化遗存,既是触摸通辽历史脉络的鲜活标本,更是解码这座城市文明基因的珍贵印记。

通辽市区域的西辽河。 张珠海 摄

  然而,在时代奔涌的浪潮中,如何让古老的西辽河文化在焕发新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是时代赋予通辽的课题。肩负传承与发展的使命,通辽以两届西辽河文化节为生动实践,奋力探索文化走向“诗意与远方”的路径。两届西辽河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正是通辽对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在通辽,非遗展演中的乌力格尔说唱穿越时空,讲述着古老的故事;文创市集里,传统元素与现代创意激情碰撞,让千年文明焕发新生;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文化传承锚定方向。通辽以创新为笔、以传承为墨,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奋力书写着西辽河文化赓续发展的壮丽篇章,让这颗镶嵌在西辽河畔的璀璨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文化发展的诗意远方。

  使命践行: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西辽河文化节紧扣文化传承这一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激活文化生命力。以静态之美对话千年,从展览展示环节,油画、版画、国画、烙画等思想深、创意足、带动性强的优秀美术作品,到独具特色的蒙古族皮艺、刺绣等非遗技艺,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西辽河文化的故事。观众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在沉浸式体验中与历史对话,深刻感受其魅力与价值,激发对本土文化的深切认同与自豪。

  以动态之韵演绎传承,文艺演出是文化节的一大亮点,舞台之上,以西辽河文化为魂的歌舞、戏剧、音乐等节目轮番上演。艺术家们以精湛技艺,将西辽河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生动呈现。一首首悠扬的蒙古族长调,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一场场精彩的蒙古舞表演,将草原儿女的豪迈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文艺作品以创新的形式诠释传统,既保留了西辽河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万千目光。

  以思想争鸣促传播深远,文化节搭建交流传播平台,广邀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学术研讨会,围绕西辽河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等展开深入探讨,为西辽河文化的研究注入新的思想与观点。同时,借力互联网与社交媒体,通过直播、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手段,对文化节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打破地域藩篱。相关话题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极大地提升了西辽河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让西辽河文化走出通辽、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2024年通辽市第二届西辽河文化节。 通辽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使命回响:凝聚自信,滋养未来。两届西辽河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西辽河文化的一次盛大巡礼与深度传承,更是通辽文化自信的集中彰显。在文化节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西辽河文化,热爱并参与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行动中来。越来越多的学校、社区纷纷开展与西辽河文化相关的教育活动与文化实践,让西辽河文化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这种全民参与、薪火相传的浓厚氛围,为文化的永续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辽河文化节肩负着厚重的历史使命。它以传承为根基,守护文化血脉;以创新为引擎,激发时代活力;以传播为桥梁,连接广阔天地。未来,随着西辽河文化节的持续深耕与精进,西辽河文化必将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进一步彰显通辽气派,这条承载着千年文明的西辽河,其精神血脉将继续在人们心中流淌,滋养当下,奔向永恒,照亮文化传承发展的壮丽航程。(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资金活水”润民生:工会无息借款滋养家庭经济发展沃土
  • 瑞众保险在内蒙古落地"教育+民生"双帮扶项目
  • 瑞众保险全面开启2025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 献礼7.8,瑞众保险主题摄影大赛用镜头 诠释“爱·责任·美好”
  • 瑞众保险喜临门(典藏版)养老年金保险荣获 “金口碑”年度年金保险产品
  • 瑞众保险“瑞美好·责任行”公益项目  荣获2025“金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