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内蒙古科左中旗:从盐碱地到节水良田的华丽变身

2025年05月02日 07:12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1日电 (刘文华 白红英)春回大地,建设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灌溉与排水工程已经完成,现场机械车辆正在进行旋耕翻地起垄作业和田间路修建。

图为腰林毛都镇巴彦花嘎查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白红英 摄

  这里属于原生盐碱地,土壤黏重紧密,阻碍地表水向下入渗,加上雨季地表积水严重,形成上层滞水,只能通过蒸发排泄,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地表土壤中,在灌溉与降水多年作用下,表层土壤反复脱盐与积盐,逐步在土壤亚表层形成柱状结构明显的碱化层。

  村民周宏宇家有50亩耕地,他说:“过去我们靠天吃饭,大家排队采用小白龙浇地,出现出水量不足,且无井房,老百姓种地成本高、产粮低、收成少。”解决土壤碱性过高、土地肥力下降、制约农业发展等难题迫在眉睫。

  巴彦花嘎查党支部书记吴凤山介绍,全村现有耕地5306亩,有36眼井、11台变压器,没有硬化路,只有9条土路。这项目区也是2012年、2017年由水利和农开部门实施的节水项目,其中改造提升的5019亩,机电井运行多年,翻砂严重,管道老化漏水,达到使用年限,这几年使用大水灌溉,配套水泵扬程小等问题,均无法利用;其他287亩新建工程,2眼机电井是由农民自筹和村集体建设的。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农民立身之本。腰林毛都镇党委政府持续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将巴彦花嘎查5306亩耕地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成工程、化学、生物、农艺“四位一体”治理体系,驱“盐”化“碱”,有效改善田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实现盐碱地资源的系统改良和高效利用。

  施工方介绍,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主要在灌溉与排水工程与配套设施工程建设齐全的基础上开展盐碱地治理,主要通过苏打盐碱土复合改良剂、脱硫石膏、苏打盐碱土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肥、有机水溶肥和耐盐碱作物品种结合机械粉垄、旋耕镇压整地。新建农田井33眼井、井房33座,修建7条田间砂石路,农防林栽植柳树5000余珠。

  通过实施盐碱地土壤改良、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将形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农业新格局。据测算,改良后玉米生产成本从过去每亩530元降低到每亩445元,巴彦花全村可节省45.1万元;传统灌溉和管灌模式变为浅埋滴灌节水方式,每亩节水量达到20立方米,玉米浅埋滴灌可提高肥效利用率两个百分点以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变。项目区亩均玉米产量从800斤将提高到1000斤,全村粮食总产量将提高106万斤,总产值将提高212万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

  开展盐碱耕地综合利用、加强盐碱耕地质量提升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质量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腰林毛都全镇21万亩耕地,其中轻、中、重不分程度盐碱地6万亩左右,目前已经落实改良项目13600余亩,镇党委政府将不遗余力向盐碱地要效益,以高效节水为基础,让盐碱地重焕生机,向节水良田蝶变,勾勒出一幅幅生态田园美丽画卷。(完)

编辑:李爱平
图片新闻
  •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产业增速领航 固投破百跃升
  • “联播”进乡村 这个村子有点儿“潮”
  • 通讯:北大博士后在鄂尔多斯500多天印象记
  • 呼伦贝尔草原上“春的希望”
  • 呼和浩特:民众体验脑机接口助残产品
  • 从沙海迈向“绿富” 探访内蒙古磴口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