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30日电 题:黄沙“镶”绿:锡林郭勒镶黄旗沙地治理按下“加速键”
作者 乔立刚 乌日罕 龚再琦
近日,镶黄旗32.5万亩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工程全面铺展。从草方格固沙为黄沙“镶”上绿色网格,到“以工代赈”让牧民亲手“编织”锦绣草原,每一株扎根的柳条、每一寸稳固的草方格,都在为这片土地“镶”嵌希望。
全民治沙:干群同心筑绿墙
4月28日,镶黄旗208名干部群众齐聚巴音查干淖尔嘎查哈日额日根淖尔浩特,开展2025年春季义务治沙活动。在技术员指导下,治沙队伍分组完成划线、开沟等工序,将50公分柳条以十公分间距精准插入沙丘。经过奋战,网格状再生沙障在沙地延展,为流动沙丘披上绿色“铠甲”。
林业草原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哈斯琪琪格表示:“铺设植物再生沙障是将50公分长的柳条以每支十公分的距离插入开好的沟槽里。经过一段时间,嫩枝就会长出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同时也能营造全民参与治沙、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镶黄旗的良好氛围。”
质量为本:全流程监管提效能
项目区实行“监理+技术”双督导机制,在巴音查干淖尔嘎查的治理项目区内,监理人员全程监督,确保每一道工序精准到位,工人们顶着风沙,严格按照技术标准铺设草方格。技术人员郝亮介绍道:“我们要求草方格规格为2×2米,草帘埋深必须达到20公分,确保防风固沙效果。目前30名工人每天可完成约30亩铺设任务,我们现场指导,发现问题立即调整。”
以工代赈:绿富同兴促共赢
在浩伊尔呼都嘎嘎查沙地治理区内,牧民额日登达来正娴熟地压埋草方格。这位“老治沙员”去年通过参与治沙项目增收2万元,今年又与7名同伴奔赴沙场:“今年做了十多天了,也是想为了家乡复绿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每天一人大概能干一亩能增收500元。”
镶黄旗创新“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组织+牧民参与”工作机制,2025年,镶黄旗已确定适用“以工代赈”模式的项目24.2万亩,预计吸引15家合作社、400余名牧民参与,劳务报酬将能够达到810余万元,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和牧民增收的“双提高”。
据悉,2025年,镶黄旗计划治理浑善达克沙地32.5万亩,总投资9782.8万元,采取“退化草原修复+灌木平茬+围栏封育+工程固沙+施肥”的综合治理模式,为浑善达克沙地治理提供可持续的“镶黄旗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