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26日电 (奥蓝 刘海 秦永波)眼下正值春耕春种时节,在赤峰市敖汉旗,村民们到赤峰机电工程学校置换、购买新农机。学校把科技成果“种”到田间地头,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助力春耕。
随着播种机滚轮的转动,杂粮杂豆的种子被深埋土地。正在田间地头播种的是赤峰机电工程学校最新研发改进的第五代膜下滴灌全膜开沟精量播种机。与前4代播种机相比,播种机能在较高作业速度下实现均匀播种、精量播种,减少重播、漏播,既省种子,还能达到播种深度一致,深施肥,让苗齐苗壮产量高。今天,村民徐立新专门赶来看新机器,准备置换,家里的100多亩地用上新农机2天就能精准播种完。
赤峰市敖汉旗乌兰胡同村村民徐立新告诉记者,机器就是好使,我从种地就使。你要是种谷子就多上点土,膜压得还好。我使用这个我反正不换。售后服务到位,有啥坏了、小件不齐全,到这就给修。
赤峰市敖汉旗下洼村村民史玉明说,现在播种都是单粒下,这一个眼里就一粒种子,选好机器能种好种出好苗,到秋就能高产。机器精准,出苗出得好。
赤峰市敖汉旗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这里的耕地以山坡地和沙地为主,主要种植杂粮杂豆,其中产量最大、最有名的就是敖汉小米。受地形地貌的限制,村民们耕种费时费力。用接地气的职业教育解决家乡产业发展种的难题,赤峰机电工程学校重点打造农学和机电专业,每年招生近700人。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把课堂搬到车间、田间地头,学生参与到农机具的研发过程中来。膜下滴灌全膜开沟精量播种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产品还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村民购买还能享受农机购置补贴。
赤峰机电工程学校校企合作办主任董健说,机器的研发经过上百次实验,农机手提意见,什么地方不好使了,我们就改,一点点改,一点点完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地方经济。
这几天,赤峰机电工程学校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研发第三代地膜回收机在田间地头作业,解决了敖汉地区农用残膜回收方式老旧、效率低,机械适应性差等问题。随着机器的改进,地膜回收再利用也即将变为现实。
赤峰机电工程学校学生张思恩说,如果我做的农机具用在我的家乡,收成很不错,我会感到很骄傲。村子人慢慢往外走了,我也考虑留在村里,留在村里种树种蔬菜。
学校还成立了“支农助耕服务队”。这几天,老师和同学们深入乡村田间送技术,帮助村民维护设备、指导农机使用、指导种植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向“新”提质,不仅在农机,还有特色种苗孕育带来的增收新希望。这几天,学校收到了北京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富硒值达标。2024年,学校在富硒谷子种植技术展示区开发富硒金苗K1,为全旗今后大面积推广富硒谷子种植奠定基础。
赤峰机电工程学校教师李磊告诉记者:普通小米的价格一般能卖到6块钱一斤,富硒小米价格一斤能达到30多块钱。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家乡培养需要的人才,服务地方产业,这样的研究会持续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