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从村晚舞台到文明实践 化德县绘就乡风文明新图景

2025年04月21日 12:54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21日电 题:从村晚舞台到文明实践 化德县绘就乡风文明新图景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舞蹈、歌曲、三句半……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朝阳镇补龙湾村村委会“村晚我最靓”活动现场,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歌颂党的好政策,赞美现在的幸福生活,村支部书记王锦林在台下忙着为每一个表演结束的演员发放大米、食用油、洗衣液等奖品,让村民高兴地合不拢嘴。

  “不定期举办的村晚演出是村里最高兴的时候,村里的‘民间艺术家’们齐上阵,咱村民自己编排的快板、秧歌、小品可欢乐了。”村民冀小娥在表演完节目后说。

  近年来,化德县将移风易俗当作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采用多和形式引导广大群众以实际行动破除陈规陋俗,践行勤俭节约。

  “不参与黄赌毒,不搞封建迷信活动,红白喜事不大肆操办……”黄昏时分,白音特拉乡白音卜拉村村民李富国在地里忙碌完后一边开着拖拉机走在水泥修建的村道上,一边听着村村响广播里循环播放的村规民约。

  “村民喜欢何种形式,我们就把移风易俗宣传内容编成文艺节目,让村民在亲切的感受中受到感染,推动文明新风入脑更入心。”来自北方电力公司的驻村第一书记袁志强说道。

  化德县在探寻培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同时,还汇聚基层党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及网格员等多方力量,以纠“四风”树新风为切入点,推动全县各乡村“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入户走访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倡议书,并依托县文明实践站(所)常态化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乡村大讲堂,持续夯实乡村精神文明根基,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主动成为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宣传者”。

  同样在公腊忽洞乡二道河村,村“两委”坚持以“一墙两榜”为载体强化德治,坚持用好乡村文化广场,设立善行义举榜、征集培育好家训家规等进行集中展示,坚持“每月一主题”开展扶弱帮困、孝老敬亲等文明实践活动,注重发挥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感召力,推行德孝治村、慈孝治家,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我们村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崇尚节俭,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余事不办、崇德尚礼,群众的思想观念渐渐有了转变,自觉杜绝婚丧嫁娶铺张浪费。”村支部书记姚永冠说。

  据了解,化德县在探寻培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的过程中,先后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立党群连心驿站、板凳课堂、墙根驿站等宣传阵地231个,举办了“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赓续中华文脉弘扬孝廉文化”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400多场次,全县293个村(社区)“一约四会”全覆盖,组织签订《家风助廉承诺书》3000余份,发出倡议书1.2万余份,通过宣传教育“婚礼新办”“白事简办”“零彩礼嫁女”等做法,不断提升全县乡风文明程度,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化德县将会坚持不懈推动移风易俗向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铸魂塑形,以移风易俗的“小环境”滋养文明乡风“大气候”,持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化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温和表示。(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联播”进乡村 这个村子有点儿“潮”
  • 通讯:北大博士后在鄂尔多斯500多天印象记
  • 呼伦贝尔草原上“春的希望”
  • 呼和浩特:民众体验脑机接口助残产品
  • 从沙海迈向“绿富” 探访内蒙古磴口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
  • 金价回落 呼和浩特民众选购金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