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21日电 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呼和浩特召开,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荆林波出席会议并致辞。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包银山主持会议。
王虎在致辞中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诚信建设,通过开展诚信建设工程、编写诚信建设系列丛书、出台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实施社会信用条例、承办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等,有效推动诚信建设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文化环境深度融合,这些举措为科研诚信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进一步树立了内蒙古人民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形象。
荆林波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在期刊评价、智库评价、学科评价、公共政策评价、科研诚信管理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他指出,要营造更优良的学术生态,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协同发力。从自律角度,科研人员要从学术生涯起始阶段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样,坚守学术初心,将学术诚信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从他律层面,要通过建立健全学术诚信管理制度,规范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要实施联合惩戒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要打造一支科研诚信管理队伍,让制度真正落地生效。此外,面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给科研诚信带来的挑战,也要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全面推动学术生态健康发展。
本次论坛设开幕式、主题发言、平行圆桌会议、论坛总结等环节。主题发言环节,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钱智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为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教授王廷惠以“‘五位一体’‘五强’持续加强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为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杨玉成以“强化诚信立教,共筑学术净土”为题,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犯罪学研究所副所长印波以“人工智能辅助写作诚信规范”为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编审杨红艳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术出版中的使用规范”为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黄小茹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实践路径探析”为题作学术报告,分享了他们在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本次论坛设两场圆桌会议,分别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袁北星主持。来自重庆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6位专家围绕“加强学风建设、完善科研诚信治理”和“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的‘治’与‘用’”作主题发言,60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各自研究方向作自由发言。
论坛总结环节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晓俊主持。乌恩奇、袁北星分别代表两场圆桌会议作小组汇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研究馆员蒋颖作总结发言。
来自全国30余个省级社科院、社科联、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9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论坛。
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不仅是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关键,更是维护学术尊严、促进学术繁荣的基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也需要群策群力,形成政府引导、机构负责、学界自律、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