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14日电 题:鄂尔多斯康巴什:德育被看见被相信
作者 李爱平 杜怡丽 冯超
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手持卷尺,认真丈量空间尺寸,仔细计算格子间距;美术课中,他们热烈讨论色彩搭配,力求既鲜艳夺目又呵护眼睛;劳动课上,高年级学生耐心指导低年级同伴正确使用喷漆工具。
4月14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五小学的校园内,学生们在充满奇幻色彩的“魔法地图”中流连,单脚跳跃的欢快身影与协作互助的欢声笑语交织回荡,“游戏维护小队”也自发组建,混龄互助成为校园里一道温暖且常见的风景线。
如今,该校学校课间活力大幅提升,超过95%的学生踊跃参与到游戏设计当中。跨年级协作任务的完成率攀升至 80%,学生在责任感自评中的平均得分也有了显著提高。
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被誉为 “美好教育幸福城” 的地方,众多老师俯身凝视,努力“看见” 每一个生命独有的熠熠光辉;秉持信任,坚定“相信”每一个学生潜藏的成长能量。
康巴什区教育局大力倡导“看见”学生的教育理念。近年来,该局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以及教学研讨活动,引领教育工作者聚焦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鼓励学校大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为学生开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机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进程中被精准“看见”,进而充分释放自身潜能。
康巴什区全力以赴构建“相信”学生的教育生态环境。
康五小东校区别具匠心地设立了 “尚美银行”,将学生的善意具象化为“校园币”。学生们通过捡拾纸屑、整理被褥等日常善举积累“美之储蓄”,并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分享各自的“美好时刻”。
康四小推出的 “五乐少年” 评价体系,则以 “乐思币”“乐创币” 作为奖励,学生可以用其兑换 “与校长共进午餐”“担任图书管理员”等特殊权益,智能公示屏实时更新积分情况,让美德变得可感知、可触摸。
这样的创新实践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成长路径:一位保安在图书馆专注阅读的画面被学生捕捉并记录下来,成为“尚美银行”新的“美好”范例,极大地激发了更多学生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伟大之处。
在校园超市兑换日,学生们用辛苦积累的“乐创币”兑换“设计班级文化墙” 的宝贵机会,他们自主策划的方案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誉。这些真实发生的故事,生动展现了教育者“相信” 学生潜能后所产生的惊人效果。
康巴什将 “看见” 与“相信”的理念深度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自“尚美银行”启动以来,校园币的流通率始终稳定在 95% 以上,“光盘行动”的参与率从最初的 40% 大幅提升至 85%。家长反馈中,“孩子更自信了”“主动承担家务的情况增多了”等表述的比例显著上升。
外界认为,这些数字背后,彰显的是教育者“相信”的力量在悄然生长。当学校用“校园币” 赋予学生自主管理的信任,用“特殊权益”传递对学生成长的殷切期待时,学生们在被认可的氛围中逐步建立自信,将价值观内化为实际行动。这种信任进一步延伸至家庭,形成了“学校相信学生、家长相信教育”的良性互动,让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充满温暖与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