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31日电 (李爱平吕必得)“手术前,我们特别担心,老人身体扛不住,去外地看病折腾。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做这么先进的手术,真是太幸运了!”患者李先生的家属感慨道。
近年来,包头市东河区以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核心,通过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优化、中医药传承创新等举措,成为包头市“医疗高地”战略的重要实践样板。在市级政策赋能与区域创新实践协同下,东河区不仅破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难题,更推动“医在包头”品牌迈向2.0时代,成为老百姓触手可及得我民生福祉。
当下,包头市东河区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实行市中心医院与东河区医院统一法人管理模式,由包头市中心医院向东河区医院派驻执行院长及人事、财务、医务等12个科室组成的行政管理团队,实现人财物一体化运作。通过周工作例会、医师下沉、上下转诊等工作机制,2024年累计下沉专家24名,接诊患者2690人次,开展查房197次,上转患者23人次,下转患者592人次,东河区医院门诊总量达到52643人次,同比增长18.8%。
与此同时,包头市东河区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上持续用力,推动东站街道国家无结核社区创建工作,通过胸片和CT、宜卡筛查等方式,筛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幼儿园和中小学生及教职员工等重点人群18701人,为结核病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针对妇女健康需求,联合妇联、卫健委等部门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完成城镇适龄妇女“两癌”筛查6650例,完成率达100%以上。居民吴女士称赞道:
“现在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有专家保障,连‘两癌’筛查都是免费的。”
此外,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包头市东河区可谓是特色凸显:《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五参汤治疗房颤的临床验效》成功申报自治区中(蒙)医药科技计划课题,东河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郭芬“名医工作室”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项中(蒙)医传统医药疗法、技术被列入东河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健康文化夜市更让“草药香”融入市井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居民对“家门口的医院”赞不绝口,在他们看来,小病在本地医院看,有了大毛病,东河区医院也能与包头市中心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邀请现场出诊,甚至可以帮助他们走绿色通道,直接进大医院看病治疗。“现在看病真是越来越方便了,不用东奔西走、不用排队,在家门口的医院也能看专家,心里可踏实了!”包头市东河区财神庙街道62岁的李阿姨道出了许多居民的感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