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28日电(胡斯楞 昭那苏图)春寒料峭,草原的清晨仍裹挟着寒意,还未等第一缕阳光完全照亮草原,牧民们就已经忙碌起来。一场关乎新生与希望的接力赛正悄然上演,他们穿梭在羊圈之间,仔细观察着每一只母羊的状态。于他们来说,接羔保育工作是每年春季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不仅关系到羊群的繁衍,更是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的关键。
此起彼伏的“咩咩”声打破了早春的沉寂,一只只毛茸茸的小羊羔或蜷缩在母羊身旁,或蹦跳着探索新世界。在巴林右旗德日苏宝龙嘎查牧民额尔灯朝鲁家,他与妻子正忙碌地为待产母羊接生,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今年接羔顺利,200余只羔子个个健壮,成活率达100%。”额尔灯朝鲁一边给小羊羔标记号,一边介绍。
巴林右旗天础农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小区里,技术人员正为新生羊羔测量体长、检查健康状况。养殖户高殿斌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提升母羊受胎率,“去年改良品种后,双羔率明显提高,幼羔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经过5至6个月的精心饲养后,便可出栏销售。”高殿斌说。
在接羔保育过程中,养殖户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天气,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有时母羊难产,有时羔羊出生后体质虚弱,为更好地开展接羔保育工作,巴林右旗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牧区,为牧民们提供技术和指导培训。同时,还配备了必要的药品和设备,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
在内蒙古巴林右旗,牧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春羔”生产,得益于棚圈、储草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牧民们将接羔时间调整为早冬羔、冬羔、春羔三季接羔,不仅提高了成活率,还通过错季出栏减轻草场压力,实现生态与收益双赢。
从传统牧户到现代化养殖小区,新生命的诞生不仅承载着牧民一年的希冀,更见证着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正如巴林右旗农牧局兽医股股长刘树国所言:“接羔保育是牧业的根基,只有筑牢这一环,乡村振兴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