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中新记者看内蒙古

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遗址:黄河几字弯北岸的千年古城

2025年03月11日 22:30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11日电 (记者 尚虹波)仲春时节,内蒙古的晨风依旧冷意十足,但在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遗址高耸的土城墙脚下,积雪消融滋润着泥土,嫩草探头绽放新绿,生机勃勃迎接新的一天。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的土城子古城遗址,是黄河几字弯北岸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市遗址。这座古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辽金元等多个历史时期,见证了中华文明在北方草原的繁荣与变迁。近日,中新网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一历史悠久的遗址,揭开其神秘面纱。

图为土城子古城遗址 和林格尔县融媒体供图

  陶片、瓷器、刀剑、钱币、瓦当……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博物馆,一件件出土于土城子古城遗址的文物在此与前来参观的观众见面,诉说着由春秋至辽金元这两千多年间的故事。

  “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位于黄河的北岸,它其实是属于黄河流域里边的一个重要的城市遗址,更重要的是它牢牢地扼守着由关中地区、晋中地区通向漠北的一个交通要道,历朝历代都把这个地区当作重要的战略要地来经营。所以说这个地区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比如说汉代的定襄郡,这个地方以它为政治中心。到了北魏这个历史阶段在这个地方建立都城。到了唐代建立单于大都护府,而且到了唐代以后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营建,但是到了金代、辽代、元代,这个地区还有相应的行政建制。”内蒙古师范大学北疆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原内蒙古博物院院长陈永志介绍。

图为盛乐博物馆展出的土城子古城遗址出土文物

  土城子古城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始于1997年,1997—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连续多年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工作,对古城遗址的勘探面积约1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642平方米,在古城外围共发掘了2755座墓葬。出土有铜器、铁器、玉器、陶器、石器、漆器、铜钱等各类器物计万余件,充分展现城市文明的发展历程,边疆防御体系的形成,实证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通过文物展览构建中华文明的标识体系。2017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开始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6年—2020年,由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和林格尔县文管所联合进行保护发掘工作。2022年纳入国家文物局保护、开发、利用及“十四五”规划中。

  时光缄默,岁月无声,文物静立,诉说千年风情。目前,和林格尔县正在逐步推进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这一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围绕遗址核心价值的保护、展示、阐释等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将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建设成为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完)

编辑:
图片新闻
  •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 呼和浩特推出生育支持政策 生三孩补贴10万元
  • 内蒙古通辽:备耕春耕正当时
  • 内蒙古金融监管局深入开展“3·15”金融消保教育宣传进企业活动
  • 瑞众保险内蒙古分公司“3·15”面对面守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 绑定工行卡最高得20元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