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社会监督

二连公安破新型“洗钱”案:“爱心扶贫”幌子下的陷阱

2025年03月05日 11:16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5日电 (记者 张林虎)转存“爱心捐赠”获取“扶贫款项”,最后却成为了“诈骗帮凶”,只因为这样就是参与了“洗钱”。5日,记者从二连浩特市公安局获悉,该局成功侦破一起新型“洗钱”案。

  2月27日,二连居民查某某在微信上添加了一名自称是“国家扶贫”的业务员。对方告知查某某可以为其办理国家扶贫款,只需帮助“扶贫办”将“爱心基金”转到指定的“爱心账户”,就能领取国家发放的“扶贫款”。

  “爱心”捐款?扶贫款项?查某某立即表示愿意参与这场“爱心”接力。“扶贫”业务员告诉查某某要想领取扶贫款,首先需要提供本人银行卡接收“爱心基金”,收到“爱心基金”后将钱取出,再转存到指定的银行账户,这个过程称为“爱心活动流水包装”。

  期间,查某某的家人曾觉察不对,并提醒她此举可能涉嫌“洗黑钱”,而此刻的查某某已被诈骗分子“洗脑”,仍觉得自己是在做善事、献爱心,执意要汇款。

  查某某领取任务后,不久便收到了第一笔“爱心基金”25000元,紧接着第二笔30000元,第三笔30000元……查某某按照对方要求将三笔“爱心基金”共85000元取现后全部转入至其它指定银行卡账户。

  事实上,这里所谓的‘爱心基金’其实就是用当事人的银行卡接收涉诈资金,诈骗分子再指示当事人将钱转到指定账户内完成洗钱,当事人早早便成了诈骗集团的一环,成功“入股”诈骗活动。

  当查某某坐在家中等待打款时,没想到先等来的是警察。面对民警的询问,查某某在诈骗分子的教唆下,矢口否认自己在“洗钱”,声称自己是在做爱心活动。

  当犯罪证据摆在查某某面前,查某某才明白自己已经走进了违法犯罪的陷阱。她后悔不已,因为自己的贪心,成为了诈骗分子“洗钱”的帮凶。

  目前,犯罪嫌疑人查某某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二连浩特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中国人寿内蒙古分公司构建大消保格局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 中国人寿内蒙古分公司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系列活动
  • 内蒙古科左后旗举办“蒙辽大秧歌”文化交流展演
  • “中国云谷”实现绿色算力全产业链构建
  • 内蒙古巴林草原上的胚胎移植羊宝宝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曹金山:把中国粮装进中国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