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内蒙古化德县:延伸农业特色产业链助乡村振兴

2025年03月04日 15:45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4日电 (田礼军)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在内蒙古化德县小东滩村嘉德农业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已是人头攒动,工人们各司其职地忙碌着,为今年的生产做准备。

  “我们以当地产的大白菜、圆菜、胡萝卜为原料生产脱水蔬菜包,平均每天能加工600吨新鲜蔬菜,消化100亩地的蔬菜产量,年生产量可达一万亩,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通过采购当地优质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嘉德农业科技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海明一边指挥工人清理厂区卫生、维修机器一边对记者介绍说。

  化德县嘉德农业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开工建设,2017年开始运营,公司为康师傅合作企业,是一家化德县委、政府为拓销售渠道,持续加大蔬菜产业强链延链力度而引进的企业,公司累计投资达5800万元,年生产脱水蔬菜可达一万亩。

  该公司经营模式为“企业+基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按保底价和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并提供种子,而且在种植过程中给予农户技术指导。负责公司技术指导的刘文秀告诉记者。

  2024年订单种植1.2万亩大圆菜和大白菜,与朝阳镇周边10个行政村465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保底收购价每吨420元,年总菜款为2950多万元。

  外面春寒正弄,朝阳镇小东滩村的日光温室大棚中却“温暖如春”,在这里干活的农民穿着秋装还感觉到热,适应冬季市场需求的水萝卜、生菜、黄瓜等蔬菜正被集中采摘装箱送往精深加工厂和县城各个市场。

  “在这里,每家的日光温室大棚都是两茬种植、两次收入。”当地种植大户武占成告诉记者:“采取“企业+基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多数日光温室大棚当年就见到收益,这也激发了种植户的积极性,近一半村民都种植了日光温室大棚,这个数据明春还会有所增加。平常农户只要经营一个日光温室大棚,至少能挣3万元,日子好过得很。”

  常年在基层工作的朝阳镇镇长杨庆峰表示,朝阳镇民乐大白菜2014年被列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17年成功获评全国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镇年种植大白菜、甘蓝等达2.4万亩,这一产业平均可以让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万多元。

  化德县在积极开拓销售渠道,持续加大蔬菜产业强链延链力度同时,大力扶持建设了本地企业化德县蒙园金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酸菜精深加工产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让种植户产品销路不愁,让增值收益留在县域,进一步拓展了种植户增收致富渠道。

  大白菜深加工企业成立于2016年,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年生产量约2500多吨,由于今年市场行情好,今年公司收购加工当地各类蔬菜近3000吨,产品远销各地。

  “这些活都很容易上手,工资收入还可以,一年挣五六万没问题。”就业农户郭慧一边忙着打包酸菜一边说。

  目前,化德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48家,总注册资金104160.5万元,涉及农民社员4176人,带动农民32640人。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98家,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36家,种养一体化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农机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已经培养示范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5家。(完)

编辑:
图片新闻
  • 中国人寿内蒙古分公司构建大消保格局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 中国人寿内蒙古分公司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系列活动
  • 内蒙古科左后旗举办“蒙辽大秧歌”文化交流展演
  • “中国云谷”实现绿色算力全产业链构建
  • 内蒙古巴林草原上的胚胎移植羊宝宝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曹金山:把中国粮装进中国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