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2月25日电(记者 张林虎)“废旧地膜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目前,托克托县共建立了3处县级废旧地膜热解气化无害化处理点,预计年处理废旧地膜可达到1200吨以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农牧推广中心主任任恒如是介绍。
24日,2024年托克托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现场会及2024年托克托县残膜回收及农业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现场会在五申镇老官营村举行。该现场会的召开旨在共同探寻科学有效的治理路径,向农户们展示地膜的“归宿”。
地处黄河岸边的托克托县是内蒙古重要的粮食大县,被誉为敕勒川平原的“米粮仓”。近年来,该县立足玉米等传统农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产业,极大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益。
然而,废旧地膜不及时回收,极易造成农田污染。那么,如何让废旧地膜变废为宝,托克托县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秸秆的产生量和地膜的使用量可谓庞大,秸秆综合利用和废旧地膜回收与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任恒说。
据介绍,托克托县现有耕地113万亩,其中覆膜面积在70万亩以上。地膜年均使用量达到2000吨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产生量6吨以上。
在任恒看来,眼下建设开发高效、适用、环保的秸秆利用和残膜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托克托县农牧推广中心引进了废旧地膜处理设备,旨在提高全县残膜处理能力。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将含有黑色塑料薄膜的葵花秸秆放置于进料口后,在高温热解处理后,废旧秸秆很快化为灰烬。
“该废旧地膜热解气化无害化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高温热解和气化过程,将废旧地膜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或无害气体。地膜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进行裂解,分解出无害化气体和固体残渣。”据该设备的厂家负责人介绍,该技术具有高效性、环保性、资源化利用、适用性广、成本较低等特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