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集宁“红色文艺轻骑兵”:7年驰骋5万公里的文化使者

2024年12月25日 16:20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2月25日电 题:集宁 “红色文艺轻骑兵” :7年驰骋5万公里的文化使者

  作者 张林虎 郝梅

  在广袤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大地上,有这样一支闪耀着独特光芒的队伍——集宁乌兰牧骑。他们宛如灵动的精灵,身着紫红色蒙古袍,穿梭于蓝天白云之下,用动人的歌舞和悠扬的马头琴音,书写着属于草原人民的艺术篇章。

  从《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激情豪迈,到《阿妈的呼唤》的深情婉转,从《莜麦飘香》的质朴纯真,再到《这里是乌兰察布》的大气磅礴,集宁乌兰牧骑的每一场演出,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行程5万公里,基层演出700余场,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坚守和对人民的深情厚爱。

  “我们深知,艺术源于生活,双脚沾满泥土,歌舞方能饱含真情。乌兰牧骑给予群众的,远不止是一场场精彩的歌舞表演,更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慰藉。”已在集宁乌兰牧骑奉献了6载春秋的袁凯明感慨道,“真正的艺术高贵之处,不在于舞台上的华丽呈现,而在于能为百姓传递那份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每当乌兰牧骑的队员们踏上演出场地,那便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孩童们在人群中嬉笑玩闹,天真烂漫;老人们则沉浸在演出中,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掌声雷动。回首7年岁月,这支被誉为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队伍,已从最初的规模发展壮大至48人,足迹遍布全区各个角落。

  7年来,集宁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不辞辛劳,深入乡镇街道、厂矿企业、部队军营,积极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草原儿女爱祖国 中华民族共团圆”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宣传活动。他们扎根基层,深入生活,努力让每一部作品都充满生活气息,能够在群众中广泛传播,经久不衰,真正做到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

  不仅如此,集宁乌兰牧骑还怀揣着传播草原文化的使命,带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走出内蒙古,向外界展示着内蒙古的独特魅力,开启了一扇让外界了解内蒙古的崭新窗口。

  2019年,集宁乌兰牧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亮相北京永定河流域诗词大会颁奖晚会,在世园会京蒙对口帮扶专题文艺演出中大放异彩;2020年,登上央视《中国地名大会》节目录制现场;2021年,远赴河南省与开封市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焦裕禄精神宣传小分队进行交流演出……这些精彩瞬间,让集宁乌兰牧骑屡屡成为网络热搜话题,赢得了区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而这份荣耀的背后,是乌兰牧骑多年来不懈努力培养的一批又一批优秀艺术人才,以及精心创作的一部又一部经典力作。

  在这7年的时光长河中,58部优秀作品如破土春笋,茁壮成长,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此同时,乌兰牧骑的编创编导团队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创意灵感,连续多年担当乌兰察布市春晚、乌大张三地春晚以及市级各类重大文艺活动的总导演、总撰稿,已然成为市区两级重大文艺活动的中流砥柱。

  无论是酷热难耐的炎夏,还是寒风刺骨的数九寒冬;不管是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还是烈日炎炎的酷热时节,这支平均年龄仅29岁的年轻队伍,从未遗漏任何一个村镇,将他们精心雕琢的所有艺术瑰宝,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集宁区42万广大居民群众。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乌兰牧骑的精神内涵,在草原上续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成为了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面鲜艳旗帜,照亮了内蒙古文化艺术的前行之路。(完)

编辑:
图片新闻
  • 第九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在呼和浩特启动
  • “钓鱼是次要的,玩儿是正事”——中俄界河冰钓活动举行
  • “草地老乡”御寒毛靴成今冬青年时尚单品
  • 中国人寿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深入推进“大监督”体系建设
  • 中国银行巴彦浩特分行持续提供高水平普惠金融服务
  • 内蒙古侨联八届二次常委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