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2月21日电(记者 李爱平 张林虎)中国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主建设的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乌兰察布150万千瓦“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一标段EPC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截至12月20日,该风电场已累计发电已超7亿千瓦时,绿色电能经“岱海—万全—顺义”500千伏输电线路送到了京、津、冀地区,真正实现了“绿电进京”。
乌兰察布150万千瓦“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境内,一标段自11月30日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来,扛住了乌兰察布最低零下18℃恶劣天气考验,持续稳定发电,这让风机在恶劣天气下的可靠性运行得到进一步验证。
该项目总投资90亿元,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承建的一标段由70台单机容量为6.66兆瓦和5台单机容量为6.76兆瓦的风电机组组成。项目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实施的“风光战略 绿电进京”重点工程,所产生的绿电能经“岱海—万全—顺义”500千伏输电线路,将全部送至京、津、冀地区。
项目负责人孙晓悦介绍,项目的建设创造了众多的施工奇迹。如从2023年7月6日开工到完成75台风机基础浇筑仅用82天,从开工到今年6月3日首批200兆瓦风机并网发电仅用334天,到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仅用一年零四个月时间。
“为让京、津、冀地区早日用上乌兰察布的绿色电能,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包括一些施工钢筋骨架、混凝土构件、箱变基础等,先是根据施工进度和需求,在工厂‘车间里’做成半成品,等运至工地就可以组装施工了。”叶碧表示,该项目建设以来,管理团队不畏艰难、竭尽全力,通过优化施工设计、细化施工方案、强化施工现场组织、改进施工工艺,如通过预制化工艺、智能化管理等应对复杂施工环境和解决项目管理难题方面的经验,逐一破解气候条件恶劣、工期紧张、施工点多面广、安全风险高等难题的方法,不仅在质量把控、安全管理等方面获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赞扬,还大大提速了项目工期。
孙晓悦表示:“我们将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紧跟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发展步伐,充分发挥能源电力建设专业优势,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