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扎根·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
玉泉区零工市场工作人员为求职者提供岗位推介和指导服务
“青城有约”呼和浩特行实践活动学生合影留念
呼和浩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直播带岗基地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29日电(记者 张林虎)就业一头连着市场主体、经济大局,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紧紧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就业工作新定位、新使命,以深化就业扩容提质工程为抓手,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优化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多措并举打造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的“首府样板”,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前伸就业服务端口:从“被动受理”到“主动上门”,善作善为让就业服务提高精度。为了让就业政策惠及更多企业和求职者,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通过主动靠前服务,确保惠企便民政策“落实到人”。
“今天的宣讲会让我对呼市的就业政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些政策的扶持让我对留在呼市发展更有信心。”11月28日,“丁香扎根·政策宣讲进校园活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听了市人社局相关同志对呼市现有求职创业政策的系统解读,家在兴安盟的研三学生白雪纯更加坚定了留呼就业的决心。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积极开展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系列活动,推进就业服务“送上门”。截至目前,开展“进企业、访需求、送服务”活动15场,印发宣传材料1万余份,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人社服务进校园活动38场,参与企业1462家次,提供就业岗位5.4万个次。在活动现场设置职业规划区、政策宣传区、求职指导区等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服务专区,涉及技能提升、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各个方面,让就业服务“跟着毕业生和企业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福利。
同时,创新推出“免申即享”服务,让业务“免申请办理、免递交材料、免来回跑腿”靶向匹配、一键办成,提高求职者和企业办事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服务遗漏等现象,不断提升求职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现已通过“免申即享”服务向符合条件的8348家企业及时、精准发放稳岗资金1.33亿元,惠及职工34.25万人。
织密就业服务网络: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普惠”,用心用情让就业服务更有温度。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不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配套和供给,合理布局服务资源,让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着力建设均等可及、覆盖全民、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我和同行在呼和浩特桥头揽活谋生多年,有时风吹日晒站一天也揽不到活儿,现在坐在市场里就能选活儿、接活儿。”55岁的周先生看着电子显示屏上滚动发布的用工信息和企业推介信息欣慰地说。
一提到零工,让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马路零工”“马路市场”,而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持续发挥社区、街道、微创空间等吸纳就业作用,不仅把“马路市场”变成了“就业大厅”,而且不断丰富零工市场服务内容。现已建成9家零工市场和50家零工驿站,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岗位推介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极大满足了企业多样化用工需求和零工多元化求职需要。
同时,发挥就业服务“连心桥”作用,将就业指导、政策发布等功能延伸到求职者身边。今年以来,联合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4所高校,建设高校毕业生留呼就业服务站,在人流密集区、商业集聚区建设5家商圈就业服务站。充分发挥高校“近距离”和商圈“高人气”的突出优势,致力打造“15分钟”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让就业服务广泛覆盖、可感可知。
此外,依托双创示范区打造“丁香扎根”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建立103人的创业专家指导团,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对接、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征集高校及企业创新创业项目109个,一对一帮扶指导15家,为青年创业保驾护航。
凝聚就业服务合力:从“单兵作战”到“部门联动”,融合融通让就业服务加大力度。为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立足职能职责,积极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发改、住建、团委、工信等部门,开展赴外引才、产业扩岗、安居保障、政策宣讲等系列活动,推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无缝衔接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切实提升就业服务质效。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呼市、扎根呼市、圆梦呼市……”宣讲台上,呼市人社局相关同志正在向参加引才专场招聘活动的同学们推介呼市的就业政策,同学们拿着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册和专题宣传册认真翻看和标注,青城特色专题宣传片也吸引了大批老师和同学们驻足观看。
今年以来,呼市人社部门强化“组团”就业服务工作合力,联合市委组织部组织用人单位赴北京、大连、西安等地举办“赴外引才”推荐会、招聘会12场,活动范围涵盖了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9所国内顶尖高校,提供10121个优质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486余人。同时,在暑期组织“青城有约”名校师生行活动,来自19所国内知名高校的就业部门负责人及优秀学子代表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留呼、来呼、回呼就业的体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此外,为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通过发布“重点任务清单”方式促进住建、团委等多部门联动,形成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战线。具体来讲,联合市住建局落实好零门槛落户和租购房补贴政策,今年以来已为690人次毕业生发放1373.83万元的租购房补贴;联合市团委开展“团聚青城·五万大学生留呼”“引领城市年轻力”等系列政策宣讲进校园活动,并以青年发展型社区、街区、园区等形式,协同打造青春主题阵地,提供就业指导、交流学习、城市融入等全方位服务;联合市发改委、工信局,推出产业扩岗、访企寻岗等系列稳岗拓岗政策,开辟就业新空间。
拓宽就业服务渠道:从“传统线下”到“数字赋能”,高质高效让就业服务提升速度。如今,就业服务呈多元发展态势,传统线下求职招聘等单一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和求职者多样化的用工和求职需要。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破除单一服务模式掣肘,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精准化和时效性兼备的就业服务格局,让求职者和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和发布信息,实现就业服务的高效充分对接。
“这个平台太棒了,这么快就让我找到了心仪的工作!”37岁的刘志华在直播界面登记了个人信息和求职意向后,通过直播带岗活动,只用了几天时间便顺利入职锡霖牧业公司成为了一名营业员。
这是呼和浩特市借力信息化平台推动高效、精准就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积极探索大数据赋能就业的新模式、新路径,打造全区首个集合政策经办、信息监测等多项功能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就业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智慧云平台包含智能信息监测等7大模块、63个子模块,统筹设置471项经办功能,试运行以来办理2.72万笔业务。平台现已完成建设即将上线运行。
此外,呼和浩特市还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了直播带岗基地,基地自建成以来,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直播间建设中的全方位应用和智能化配置,让就业服务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今年以来,已举办直播带岗活动653场,参与企业9585家次,提供岗位7.16万个次,帮助8389名求职者实现“云端”就业。
就业服务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将持续优化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注重需求引领与供给优化两端发力,促进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劳动者培养与岗位需求相适应,在建立就业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的前提下,秉承“持续优化、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让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走深走实、向稳向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