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中新记者看内蒙古

“三千孤儿入内蒙”续写佳话:“孩子”姐姐北上谢“额吉”

2024年11月25日 16:41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乌兰察布11月25日电 (记者 张林虎)“妈妈,您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感谢您对弟弟的抚养,谢谢您!”拥抱着82岁的“草原额吉”都贵玛,杭巧云泪眼婆娑地连用10多声“谢谢”表达心情。

图为杭巧云登门感谢都贵玛。中新网记者张林虎摄

  23日至25日,杭巧云跨越1600公里从江苏南京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探寻弟弟生活了64年的家园,向那位如亲生母亲般抚养弟弟的都贵玛老人亲口说一声“谢谢”。

  64年前,杭巧云3岁的弟弟扎拉嘎木吉在去往上海的火车上不幸丢失,后几经辗转后,弟弟成为“三千孤儿”之一,和其他27名孤儿一起被送到了内蒙古四子王旗。彼时,年仅19岁的保育员都贵玛承担起照顾这些孤儿的重任。

  后来,扎拉嘎木吉被当地牧民收养,继而扎根草原、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然而,那份对亲人的思念,却始终深埋在他心底。

  奇迹降临,不久前,扎拉嘎木吉与远在江苏南京的亲人配型成功,阔别64年的姐弟得以重逢。

图为扎拉嘎木吉一家和都贵玛合影。中新网记者张林虎摄

  11月16日,扎拉嘎木吉带着三个女儿与姐姐杭巧云一家认亲团圆。当姐姐得知曾养育过弟弟的“草原额吉”都贵玛还健在时,决定带全家一起来感谢老人,上演一场跨越64年的双向奔赴。

  11月23日,70岁的杭巧云带着老伴儿、儿女以及孙子等7人,从南京来到四子王旗。23日下午,伴随着鞭炮声,隆重的欢迎仪式开始了,哈达、下马酒、驼奶,以及乌兰牧骑队员们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

  “我们按照蒙古族最高礼仪迎接姑姑一家,30多个亲戚过来帮忙准备家宴,现宰羊、包饺子、熬奶茶,家里比过年还热闹。”扎拉嘎木吉的三女儿胡日其其格说。

  24日一早,迎着2024年冬日的第一场降雪,杭巧云来到都贵玛老人的住所,当她见到老人的那一刻,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她快步走向都贵玛,紧紧拥抱着老人的说道:“妈妈,您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感谢您对弟弟的抚养。谢谢您,您辛苦了,祝您身体永远健康。”杭巧云夫妇的一声声妈妈,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国家的孩子’的亲人从南京千里来探亲,我感到很欣慰,我代表孩子们的养母,感谢你们的到来,你们能找到彼此简直太好了,我为你们高兴,祝愿你们生活幸福。”都贵玛老人轻轻回应着,同样热泪盈眶。

图为扎拉嘎木吉的女儿为姑姑、姑父赠送礼物。中新网记者张林虎摄

  “弟弟3岁在火车上走丢后,父亲就一直奔波在外寻找,可直到去世都没能见到日思夜想的儿子。”杭巧云说,如今父亲的遗憾终于得到弥补,这都要感谢都贵玛额吉、感谢内蒙古、感谢国家。

  盐水鸭、洪蓝御带糕……杭巧云一家为都贵玛带来了南京的特产,都贵玛也给杭巧云一家回了礼物。“我亲眼看了弟弟成长的地方,弟弟不是一个人,是一大家子,看到他们过得那么好,我就放心了。”杭巧云说。

  众人离开时,都贵玛老人发出邀请:“希望你们在水草丰美的时候再来草原做客,这里也是你们的家。”两位老人的手紧紧相握,那是一种跨越血缘与地域的情感交融,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25日,杭巧云一家踏上了归程,她和弟弟相约,待到春暖花开日,邀请内蒙古的亲人南下再相聚。(完)

编辑:
图片新闻
  • 第七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暨达拉特旗招商恳谈会召开
  • 内蒙古电力集团电能计量公司举办开放日活动
  • 黄河在内蒙古境内最大一级支流治理初见成效
  • 红色兴安盟: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 内蒙古阿拉善开启冬日骆驼转场
  • 飞行摄影师诺敏·何:做驰骋天际的“光影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