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28日电(史子龙 曹彦锋)在敖汉旗木头营子乡,70岁的村民王志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家中2亩庭院全部种上了珠子椒。今年雨水偏多,椒苗一度泛黄,但得益于乡里的农技人员及时上门指导,王志民对丰收充满信心。他算了一笔账:“比种玉米强多了,一棵秧按收2斤算,一亩地3000株,二亩地我能收入一万五六千块钱,翻了三四倍呢!”
赤峰市依托本地农村家家户户门前一亩地的实际,创新性地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导村民盘活庭院闲散土地,为乡村振兴和美丽家园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木头营子乡作为半农半牧区,农户户均庭院面积超过三亩。今年,乡里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种养殖。种植高产经济作物的每亩补贴750元,养殖一头牛补贴3000元,一只羊补贴1000元。同时,乡里还与外地企业签订了保底价收购订单,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据统计,全乡已有1215户群众将3300多亩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变成高效农田,增收6700多万元。
赤峰市还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庭院经济发展策略。靠近县城的乡镇发展城郊型庭院经济,饲草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农牧结合型庭院经济,丘陵山区则鼓励发展山丘型庭院经济。在宁城县,当地妇联将巾帼共建美丽家园行动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通过发放种苗、提供技术服务、推荐产品销售等方式,鼓励农户发展高效庭院种植。村民李秀红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她改种葡萄后当年就实现了增收。
截至目前,赤峰市已有50多万农户开始在房前屋后发展高效种植业,户均增收4000多元。庭院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