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22日电 (刘文华 胡建华)初秋时节的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孟家屯村春棚小区,处处一派繁忙景象,村民耿彩云家的32亩香䓤正在收获,耿彩云穿梭于各棚之间,组织40多名工人井然有序地起葱、打包、装车。
“一共租了20个棚子,一个棚子一亩六分地,总共是32亩地,除去租棚钱一亩地纯收入7000到8000元。”耿彩云难掩喜色,她说挣钱了,高兴。
和耿彩云一起在忙碌的,还有来自辽宁省的客商。客商侯丽娜已经来此收购香葱4年,对开鲁县出产的香葱品质十分认可:“这个香葱直立性非常好,没有干尖儿,也没有白点。”
小香葱闯得进大市场,得益于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吉日嘎郎吐镇新风村村民董敏经过多次外出学习种植经验、考察销售市场、先行试种尝试,于2022年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经营管理和采收销售,带领社员和乡亲们发展香葱特色种植增收益。今年,合作社共种植香葱400余亩,辐射4个镇场,带动5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
近年来,开鲁县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先行军”“领头雁”作用,打破小规模分散经营固有模式,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连接,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那边香葱收获忙,这边玉米长势旺。
位于小街基镇先锋村的“内蒙古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通辽市开鲁县千亩示范区”,今天迎来了一批参观者。开鲁县宣予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晓辉正向参观者介绍玉米密植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合作社今年在先锋村集中流转耕地4800亩,在开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全程技术指导下,通过示范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密植高产粒收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现在看长势非常好,每亩有望增产四到五百斤,增收400块钱左右。”李晓辉边查看玉米灌浆情况,边信心十足地说。
合作社不仅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集成化技术应用实现土地增效,也通过吸纳村民就近务工实现农民增收。小街基镇先锋村村民陈俊超把自家50亩耕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就在合作社找到了“长期工”的差事,不但每亩地稳拿1100元流转费,还有一年3万多元的工资。
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曲双宝介绍,除了陈俊超这样的10余位“长期工”,合作社还根据玉米田间管理需要优先安置先锋村村民就近“打零工”,农忙时用工100至200人,日工资150元左右。依托合作社,村民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5000-30000元。
据了解,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1659家,其中种养殖大户和村级党组织领办的种植、养殖合作社1171家,流通、服务类合作社488家。这些合作社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