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9日电 (刘文华 胡杨)青龙山,巍峨耸立,沟壑纵横。在奈曼旗青龙山镇青龙山脚下,有一个名叫西洼的小村庄,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位90后女大学生,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农村天地大有可为!”
高岩,直观感受,是一个高高瘦瘦、穿着朴素、说话文静且有条理的女生。她的标签:90后、女生、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公考上岸者。
1992年出生的高岩是青龙山镇本地人,大学学的英语专业,2014年毕业后一直在家附近的中心校做代课教师。2016年,高岩嫁到了本镇西洼村,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代课。
2021年,西洼村举行党支部换届选举,高岩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未经政事的她未加过多考虑,凭着满腔热情和干劲,信心十足地接过了这个重担。
“说实在的,当时我以为当书记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就好,谁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从未参与过村级事务管理的高岩上任后就感受到了压力“山大”,现实工作给她上了“狠狠的一课”: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群众诉求,各种任务……事无巨细,都需要她来解决或拍板。高岩笑言,既然接手了,就得干,边学边干。
一次外出,高岩看见一位大娘在村外用山水刷锅盖,她便上前询问缘由,大娘说:“家里的水都不够吃的,哪舍得啊?”高岩暗下决心,一定让村民吃上自来水。
西洼村共有343户,880口人,分为半拉城子、虎头营子、西洼、宋家杖子四个村民小组。多年来,村民们一直被“吃水难”问题困扰。
家住虎头营子小组的薛子东告诉,以前吃水十分困难,经常要去3里地外的哥哥家拉水吃,三天左右拉一次。
在西洼村,像薛子东家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四个小组只有两口井,人吃水都特别困难,更别提发展种植养殖了。
说干就干,高岩多方联系,申请到了安全饮水工程项目。项目施工时却遭遇了“滑铁卢”,这家门口不许挖管道,那家占用地有点“吃亏”等等问题接踵而来。为了推进项目建设,让百姓吃上安全水,高岩只好每天抱着年幼的孩子到群众中去做思想工作,她细致入微、循循善诱,用真心真意换取群众的理解支持。
饮水工程于2021年10月底完工,该工程建成后,解决了西洼村45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现在吃水可方便了,拧开水龙头就有水,水质也好了。”薛子东笑盈盈地说,通自来水那天,包括他在内,村里好多人放鞭炮庆祝。
吃水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要发展产业、带动经济。西洼村有耕地4800亩,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是个靠天吃饭的区域。
如何打破传统,开启乡村振兴“快车道”?
改变不了种植观念,那就先改变种植方法。高岩实施了玉米覆膜试点,覆膜可以提升地温和保持水分不流失,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山区尤为适合。实践证明,50多亩的覆膜玉米取得了成功。接下来,高岩又引导农户种植红干椒。最初,只有一户试种了10余亩红干椒,当年亩效益3000多元。目前,全村红干椒种植已发展到100多亩,经济效益显增。
“特色产业不仅要发展红干椒,还要栽植甘薯。下一步我们计划发展订单式农业,也解决群众种植的后顾之忧。另外就是有效整合土地,尽量减少每户的地块,方便大家种植、管理、收割。”高岩规划着西洼村的未来发展。
整齐的砖瓦房、干净的院落,绿荫成行的街巷、文明和谐的村庄。任职三年多,从“初出茅庐”到“成熟干练”,再到“游刃有余”,高岩始终牢记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在村部内,一面印有“人民公仆情系民心,解决饮水造福百姓”的锦旗悬挂于墙上,这是一位村民送给高岩的,它或许代表了群众的心声。
“高书记是个大学生,能在基层踏踏实实干,很了不起!她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都觉得这个村书记选对了。”西洼村民程志华说。
在2024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中,高岩以村党支部书记类别参加了选拔考试,顺利地考进了当地镇政府。对于未来的工作,她说,依然会服务群众。
没有城市的繁华热闹和车水马龙,只有清新的空气、绿油油的田,还有那连绵的青山,高岩抵住了城市对年轻人的万千诱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农村天地,真的大有可为!我很庆幸能有这样一个挑战的青春,它让我对未来更加自信。”高岩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