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中新记者看内蒙古

乌拉特前旗实施“人才+”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07月06日 10:33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6日电(记者 张林虎)“因为西瓜种植间距宽,每年种植一个半月后开始种向日葵,两种作物是互不干扰的,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能助力农民增收增产。”在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瓦窑滩村西瓜套葵花种植基地里,种植能人王志强向村民耐心地讲解道。

  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积极探索“人才+”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党建引领、产才融合、专家助力,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引擎。

  “乡亲们,快点儿来大院学习节水控肥技术。”每周三,村书记在村组微信群里“扯嗓子一喊”,乡亲们便陆续跑进远程教育播放室,这是苏独仑镇农村党员群众参加学习的生动一幕。

  为满足农牧民个性化学习需求,苏独仑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在线学习平台。依托“板凳讲习所”、苏独仑党员远程教育大院等党建阵地,结合本地生产、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下载和播放远教课程,做到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因地施教,让村民从中学到自己所需的种田本领。

  “有了这‘家门口的课堂’,咱农民就不用靠‘经验’种田了,这些种植知识我回去就能够用上,对增产增收也更有信心。”村民张来福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正在透过这张大大的“显示屏”学习掌握最先进的种养技术,逐渐成长为带头致富的能手,这便是现代远程教育带给农民的“真实惠”。

  “参加今天的田间课堂收益匪浅,真正学到了甜玉米种植方面的新技术,尤其是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怎么有效阻断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后续种植更有信心了。”种田能手苑乐说。

  苏独仑镇以建设人才驿站为契机,通过“专家指导+人才座谈+田间课堂”的方式,邀请旗农广校老师、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等为农牧民群众开展田间课堂,手把手的辅导;基层党校还与内蒙古财经大学创业学院对接,邀请专家讲师团队到镇、村开展专业指导,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立足本地资源和人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和培育本土人才队伍,让明安羊肚菌、先锋樱桃小番茄、苏独仑瓦窑滩西瓜、大佘太爆裂玉米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火了,发展“能人经济”效果初显,呈现出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促进集体经济和农牧民“双增收”。(完)


编辑:刘文华
图片新闻
  • 山西民众夹道欢送内蒙古森林消防队员
  •  时间不语过千年 内蒙古文物里的民族文化交融
  • 游戏、互动、非遗:包头市普法很用心
  • 古往今来 内蒙古民族团结的“鄂尔多斯样板”
  • 东西问·中国石窟|王大方:阿尔寨石窟为何有“草原敦煌”之称
  • 航拍“中国冷极湿地天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