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呼和浩特社区中的暖心调解工作室

2024年05月16日 17:36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16日电 题:呼和浩特社区中的暖心调解工作室

  作者 奥蓝 王琪

  在呼和浩特有这样一家基层社区,它成立的暖心人民矛盾调解工作室,整合综治、司法、公安以及各群团组织等各方资源,打造联动调处新模式,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一条龙”办理,真正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它,就是海拉尔路街道公安厅社区。

  公安厅社区辖区内的公安厅小区、警卫局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人口密集、房屋老旧,因城市管理、住房问题、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等问题引起的小矛盾频发,成为影响辖区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

  为此,社区打造“调解室+网格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将辖区科学合理划分为6个网格,发挥网格员人熟、事熟、地熟的优势,对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做到早预警、早研判、早化解,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始发状态。对暂时无法调解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上报反馈,调解室及时组织调解力量跟进现场合力开展调处,确保调解工作的连续性,做到全时段掌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主动权,以“钉钉子精神”推进矛盾纠纷调处“今日事、今日毕”。

  “小贾,我正在做饭呢,楼上抖床单都抖到我家饭锅里了,真是生气啊!”“您别急,我马上过来现场调解处理。有什么矛盾,大家心平气和地好好谈一谈。”原来是楼上经常在窗外抖床单,而正对楼下的万女士的厨房,楼上楼下因为此事导致双方矛盾增加。网格员贾婧宁通过讲道理、劝导居民换位思考,最终说服楼上住户到楼前的“共享晾衣杆”晾晒打理被褥床单。“从办事效率和沟通方式上可见,我们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很重视居民的一些生活琐事,把我们的小事认认真真的放在心上去解决、去帮助。很感动,谢谢统建一号楼网格员。”居民万女士说道。

  近日,网格员李君艳在日常走访的过程中,碰到统建楼李阿姨,李阿姨随口说出近日家中出现的烦心事,家中下水管道堵塞,楼上楼下联系了又没人管。网格员李君艳第一时间帮助李阿姨找了水暖工师傅进行了实地查看,得知是地下管网老化,需要维修排水管道,共计需要六千元。每家每户要均摊一千,楼上楼下居民都不太愿意。网格员李君艳始终把居民的愁心事儿当做自家事儿,帮助找多家水暖公司进行问价、比价后,选出来最优惠的一家。通过社区网格员们多次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了居民共同的生活质量提升,最终二单元每家每户同意出六百元共同修缮。公安厅社区党委秉持“事前有人问、事中有人办、事后有人管”的模式,做好全方位暖心服务,做透明维修账目,使矛盾调解化解在在基层,获得了居民们的高度认可。

  “网格矛盾纠纷调解模式”拓宽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思路,社区以暖心调解工作室为原点,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坐堂问诊”变为“上门巡诊”,主动走到小区网格内,把人民调解工作“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搬到”矛盾纠纷调解第一线。通过在公安厅小区和谐广场、红石榴议事亭等场所和居民“唠嗑”“拉家常”,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沟通交流,现场了解情况、宣讲政策、说法讲理,组织调解,实现“当地事当地解、当时事当时解”。

  同时,调解工作室大力推进矛盾纠纷调解力量建设。通过吸收志愿法律工作者、“法律明白人”、党员、楼栋长单元长、热心群众等各行业群体,建立“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结构优”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进一步扩宽与群众矛盾纠纷调解诉求互动和处置渠道,对群众矛盾纠纷调解诉求快速反应,及时处置,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室服务区域全覆盖、不留死角。(完)


编辑:乌娅娜
图片新闻
  • 《大漠春归》首演 展示和林格尔县白二爷沙坝治沙精神
  • 全国前八 呼一中和呼八中女排联队载誉归来
  • 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成果发布
  • 内蒙古2023年劝阻1100余万人次受骗
  • 瑞众保险兴安中支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宣传活动
  • 春天,在通辽科尔沁沙地边植绿边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