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24日电(图木)“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各民族兄弟欢聚在一起,赞美中华的崛起和兴旺……”悠扬动人的马头琴声伴着辽远舒缓的蒙古族长调如奔驰的骏马,从内蒙古四子王旗一少儿艺校传来。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这些演奏者均为7岁至15岁的青少年,孩子们左手抵弦、右手拉弓,琴乐声声入耳,童音丝丝入心。在这个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边陲小镇上,马头琴拉响了共同团结共同繁荣的和谐乐章,民族一家亲的爱国种子也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
负责人斯琴巴特尔是呼麦的传承人。据他介绍,马头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马头琴课程的初衷是为了传承发扬蒙古族传统乐器,为青少年从小就根植起文化自信、文化品格的信念。
教学过程中,起初琴房面积小、教学条件有限,如要达到全体学员合奏的效果,往往需要同时连接多台音响及照明设备,这样用电容量就跟不上,无奈只能让孩子们“轮流上阵”演出。如此一来,不仅拖延了教学进度,合奏演出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故在此基础上需扩建琴房,加大用电设备容量。
得知此情况后,乌兰察布四子王供电公司考虑到教学演奏过程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根据扩建后的琴房布局面积、线路连接现状、乐器及照明设备总容量制定了“个性化”办电方案。通过“三零三省”线上低压办电方式,用最少环节、最简资料、最快效率为琴房新装了三相电表,从原来不足10kVA到如今的30kVA,保证了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考虑到学琴人员均为未成年人,在加强日常线路设备巡检及普及安全用电知识的同时,四子王供电公司与斯琴巴特尔建立保持长效沟通机制,叮嘱其在演奏前务必注意插座插排及相应电力音响设备的用电安全。如有突发状况或电力“疑难杂症”,一通电话、一条信息供电人员便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力争在琴房用电无忧的同时全力保障未成年人用电安全。
一场场精彩震撼的演出,一首首深情醇厚的乐曲,一颗颗稚嫩清澈的爱国心,承载着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进、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深切情谊。四子王供电公司立足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聚焦民族团结凝聚力,以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贴心周到的暖心服务,在祖国北疆的边陲小镇上精心守护着各民族共有的美丽家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