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国家的孩子”阿丽玛:扎根草原63年 见证爱与被爱

2022年08月10日 15:47   来源: 中新网

  中新网巴彦淖尔8月9日电 题:“国家的孩子”阿丽玛:扎根草原63年见证爱与被爱

  作者 张林虎 艾彦

  “我从2岁半来到乌拉特草原,我深深地爱着这片草原,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阿爸和额吉(蒙语,译为母亲)。”谈及这一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巴音呼都格嘎查牧民阿丽玛觉得自己幸福且幸运。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一些孤儿院陷入粮食匮乏的困境,3000多名幼小多病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

  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敞开了怀抱,3000多名孤儿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阿丽玛就是其中之一。

  初见阿丽玛,记者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几乎不会说汉语的蒙古族妇女,60多年前竟是一个满口上海话的南方小姑娘。

  “额吉来领养我的时候,我只有2岁半,由于我乖巧安静,不哭不闹,本打算抱养男孩的额吉最终选择了我。”阿丽玛回忆道。

  当时,马是草原上最快、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额吉担心阿丽玛害怕,就把她背起后,用绳子紧紧捆在背上,就这样骑着马走了整整一天,才回到牧区的家。

  来到牧区后,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让阿丽玛很不适应。“额吉跟我说,当时我满口南方话,嘴里不住哭喊着要找孤儿院的阿姨。”但不论怎么哭闹,阿爸和额吉没有一点不耐烦,将阿丽玛抱在怀里,拿出糖果和食物哄着她。

  事实上,在阿丽玛来之前,额吉家里已经抱养了姐姐陶格陶玛。阿丽玛来了之后,父母又抱养了大她4岁的哥哥恩和纳森,但一家人对阿丽玛的爱从来没少过。“每当父母外出放牧时,我们兄妹3人总是一起玩耍一起干活,所以现在我们之间有很深的感情。”阿丽玛说。

  由于阿丽玛年龄最小,而且体弱多病,一直无法适应草原的气候,所以在家里备受关爱。

  “我很长时间无法与家人正常交流,直到5岁左右才学会蒙语。10岁时,父母把我送到学校,希望我能学习文化,长大以后走出草原。”阿丽玛说。

  在阿丽玛12岁那年,一场严重的中风让她彻底告别了学校。为了给她看病,父母向亲戚朋友借钱,并2个多月寸步不离地守护在阿丽玛身边。

  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阿丽玛的身体虽然逐步恢复,但却因脑部受损再也无法上学,只能帮家里干些轻活儿。

  由于父母不放心她远嫁,阿丽玛婚后也留在了乌拉特草原上,日子过得安稳且幸福。

  1982年,阿爸生病住院,当时阿丽玛的女儿出生不久,加上牧区交通不便,阿丽玛没能见上阿爸最后一面,这也成为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从小阿爸很疼爱我,我胆子小,遇到陌生人总是躲在他身后,阿爸每次放牧回来总会给我带些吃的。”谈到阿爸,阿丽玛几度哽咽。

  1984年,牧区实行草场承包经营后,额吉与姐姐搬到另一个苏木生活,阿丽玛经常到姐姐家探望额吉。1993年,额吉病重,阿丽玛索性搬到姐姐家照顾。2个月后,额吉在阿丽玛的怀里离世,临终前嘱咐他们兄妹一定要相互团结,好好生活。

  父母的相继去世成为阿丽玛心中永远的思念。“父母亲的容颜清新依旧,许多关爱的话语经常回荡耳际,清清河水、绿绿草原都无法承载他们的养育之恩。”阿丽玛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阿丽玛在这片草原上过了一生。如今,65岁的阿丽玛3个子女均已成家,外孙和孙子经常围绕在她身边,阿丽玛时常鼓励孩子们努力上进,回报草原上的父老乡亲,回报祖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阿丽玛心中,草原的路有多长,阿爸和额吉的恩德就有多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她始终深深扎根草原,用实际行动回报着这片土地和人民。(完)

编辑:乌娅娜
图片新闻
  • 通讯: 中国现代名城鄂尔多斯重塑形象 让“平安”在这里触手可及
  • 通讯:“嘎查书记”张冬林:建设科尔沁草原上的新农村
  • 内蒙古首届“活体”昆虫大型科普展开幕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独腿小伙”乔海兵:做一名无所畏惧的“孤勇者”
  • 通讯:台青杨超闳行走黄河内蒙古段 :“这里的沙漠很拉风”
  • 鄂尔多斯:一座“长”在公园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