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内蒙古新闻

遗鸥“回家”了

2022年06月16日 15:54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三五成群的遗鸥、赤麻鸭、黑翅长脚鹬时而用翅膀拍打水面展翅飞翔,时而在水中嬉戏、觅食,看到这鸟集鳞萃的景象,我真是打心底里高兴。

  我叫任永奇,今年60岁,是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胜管理站站长,在东胜区泊江海子工作40多年,今年10月份就要退休了。

  我的父母是河南人,20世纪50年代末响应党中央号召来到鄂尔多斯支边,我就出生在这里。

  1979年,年仅17岁的我成为原东胜泊江海子国营治沙站的一名造林人。

  在治沙站一干就是20多年,期间有很多同事调回城里了,我也想过往城里调。到终于有机会能回城里了,我自己却不想回去了,主要是舍不得这一方水土,舍不得亲手栽种下的一株株绿植,更舍不下这里的父老乡亲。

  经过治沙站和当地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你们看,如今已经是遍地翠绿,沙柳、柠条都一人多高了。

  说到我和遗鸥的故事,那就得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说起。那时,我还在治沙站工作,内蒙古野生动物调查队在这里第一次发现了遗鸥,于是每年都会有科学考察队到这里做调查,因为我年轻、干活麻利,治沙队每次都会派我接送考察队,久而久之,我也对这些鸟儿产生了兴趣,积累了不少与鸟相关的知识。

  1998年,遗鸥自然保护区建立,后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认定为全球第1148号国际重要湿地。

  2003年,我调入保护区任职,正式开始与这些鸟儿打交道。

  我工作的核心区名为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这里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在鄂尔多斯种群最集中的分布区和主要繁殖地。

  20世纪90年代,这片海子的水域面积有10平方公里,但由于降水减少、地表径流补给不足,导致保护区湿地水域面积萎缩,遗鸥也不来筑巢繁殖了。看不到遗鸥那些年,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为了恢复生态,让遗鸥重新回到这里,近年来,我市实施多种措施对湿地进行修复,湿地水域面积逐渐扩大。成群结队的北迁候鸟再次归来,开始在保护区湿地“安营扎寨”,带来了灵动和生机。

  鸟群中,我寻觅着遗鸥的身影,侧耳细听果然听到了,成年遗鸥的叫声是“咖咖”的,而且传得很远,幼年遗鸥叫声是短促尖锐的,混合在成年遗鸥的叫声里,是那么的和谐,遗鸥“回家”了!好几个晚上,我都激动得没睡好。

  这往后每年的3月份遗鸥都会来这里筑巢繁殖,我每天都会带上望远镜、笔记本绕着海子走一圈,记录遗鸥生长情况,查看鸟类的种群数量,看看有没有受伤需要救助的鸟儿,大风天气还要预防火情,这样绕着海子走一圈就得一天。

  今年春天,5只野生火烈鸟还在这儿的深水区游弋觅食呢!这也是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监测到野生火烈鸟,保护区监测调查鸟类名录又新增加了一种!

  看着湿地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春来秋去,候鸟有去有回,我觉得就像送走了一群“老朋友”,又来了一群“老朋友”。

  别人可能会觉得做一名保护区管理员生活太枯燥、单一了,但是我觉得每天能听到鸟鸣,看到绿色的草地,能为改善自然环境做点儿事很是知足。

  再过几个月就要退休了,退休后我还要领着我的外孙过来,给他讲讲我和遗鸥的故事。(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陈峰
图片新闻
  • “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还当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郝建新同志纪实
  • 鄂尔多斯市烈士纪念设施和烈士事迹调查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 海拉尔区检察院开展“携手落实‘两法’共护祖国未来”检察开放日活动
  • “犇”向好日子:说说我的绿色获得感
  • 一面“迟到”的锦旗 一份真挚的谢意
  • 消防“520”,来点不一样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