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6月10日电(樊菊)2021年11月16日,当机务分公司乌兰浩特机场机务保障部杨阳手捧着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来的“飞机燃油沉淀排放工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后,欣喜之情油然而生,这既是对整个团队近2个月日夜兼程与不懈努力的肯定,更是对飞机维修工具创新成果的认可。
此创新项目还先后获得了内蒙古机场集团2021年度“五小”创新二等奖,首届青年创新设计比赛二等奖。
机务人员是飞机的“保健医生”,他们借助飞机维修工具对飞机的“病灶”进行精准施策,做到“手到病除”,提升飞机“治愈”的效率。
萌生设计飞机燃油沉淀排放工具车的想法还得从2019年杨阳参与的一次排故工作经历说起。已是初冬的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夜幕降临,在机坪上做例行检查的杨阳细心的发现,某航空公司的飞机右主油箱有燃油渗漏现象,为进一步确认飞机故障,需要完成飞机油箱倒油、拆除油箱盖板等一系列工作,而从飞机燃油沉淀排放口排出油箱最底部的剩余燃油是此项工作中重要一环。
因为传统的放油工具由一个空心的铁杆顶部加装橡胶漏斗和固定顶针组成,所以操作时,需要一个机务员拿着放油工具顶开飞机放油口,另一个机务员在放油工具的底端收集燃油沉淀和燃油样品。
为了快速完成放油工作,当天的三个机务员轮流上场,由于天色已黑,杨阳在操作时小心翼翼,生怕对接操作不当,让毫无弹性且坚硬的固定顶针划伤机翼表面。放油工具举得时间久了,手臂酸痛,并且在反复的对接过程中燃油经常顺着橡胶漏斗边缘流下来,手套上、衣服上、身上到处沾满了刺鼻的燃油。
虽然此次工作航空公司发来了表扬信,但杨阳并未从中收获太多喜悦,相反还有一点点沮丧,用杨阳的话说,这次放油经历是一次“糟心”的经历,比起以往常规的放油,这工作更复杂,“能不能优化现有的放油工具,使‘糟心’变成‘顺心’?”杨阳头脑里创新的火花在此刻一下子点燃了……
年初,在部门创新工作讨论会上,关于创新立项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在一个业务量相对较小的机务保障部里,到底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创新的?基于那次“糟心”的放油经历,作为班组长的杨阳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并得到了部门的支持,由一名机务员陈阳加入,成立了“双阳”创新小分队。
怎么能设计出一款集放油、收油、取样于一体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设备?
在设计之初,两人考虑过很多方案,包括齿轮-齿条组合、钢索-滑轮组合,但无论哪种组合都满足不了设计的性能要求。苦求无果之时,杨阳在一次检查飞机水平安定面工作的启发下,为快要暗下去的天空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原来,杨阳突然联想到了在机型培训课上,老师讲到飞机水平安定面的操作原理,脑海里顿时浮现了那张原理图,二人兴奋地趁热打铁、讨论分析,丝杠可以将圆周运行转化为直线运动,利用丝杠和导轨的组合,移动滑轨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难题之二是工具的顶针设计,燃油沉淀排放工作是点与点的对接操作,如何才能确保精准、安全对接,二人也想了很多方法,利用激光对准?对飞机不安全;将橡胶漏斗做成上下滑动的?结构复杂,密封性难以保证,就在二人研究解决方案因郁闷不停按动手中圆珠笔的时候,圆珠笔上的按钮,又再次给予了灵感,于是他们利用弹簧按压原理,延长顶针长度并为其增加可伸缩功能,在机务员操作时顶针可以提供一个可直接目视的对接点,对接时不会划伤机翼与机翼表面形成柔性接触,避免划伤。
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长100公分,宽60公分,在具备制动和静电接地功能的小推车上,加装了取样瓶存放抽屉和燃油沉淀存储容器,通过移动滑轨、手摇式升降机构的燃油沉淀排放工具车从各种标注的设计草图中跃然于现实。此项工具仅需单人操作,省时省力,“顺心”的工作,也在最后一刻成为了可能。
2022年1月25日,杨阳手持飞机燃油沉淀排放工具车创新项目奖励证书与获奖单位的其他成员一同站在“创未来·新征程”创新活动颁奖晚会的领奖台上,接受来自现场以及视频前的欢呼与喝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