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内蒙古新闻

中国河套平原嬗变记:黄河水“滋润”,沙里“淘”出肉苁蓉

2022年05月25日 16:51   来源: 中新网

  中新网巴彦淖尔5月25日电 题:中国河套平原嬗变记:黄河水“滋润”,沙里“淘”出肉苁蓉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初夏时节,流经河套平原的黄河水奔腾不息,沿河两岸的大地上早已“披”上绿装,不远处的乌兰布和沙漠上,老乡们正在忙着种植他们的“金元宝”--肉苁蓉。

  这是记者近日在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万里黄河第一闸”附近,看到的美好景象。

  “万里黄河第一闸”更准确的名称是三盛公国家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也是黄河流域唯一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引水大型平原闸坝工程。

  随同记者采访的李栋是磴口县人,他介绍,在黄河水的“滋润”下,这里的老乡们正在沙里淘金,他们“淘”出的是中国名贵药材肉苁蓉。

  位于黄河故道的磴口县,也是中国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几年前,许多人还“吐槽”这片沙漠带来的各种不便,而现在他们则得享沙漠带来的各种好处,肉苁蓉正是老乡们眼中最重要的“绿色银行”。

  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50岁的魏均是当地最早从沙漠里找到肉苁蓉价值的人。

  2003年他在治理沙漠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沙漠里如果能种植肉苁蓉,一定可以迅速带动当地老乡致富”,于是他四处找寻专家,探讨种植方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摸索,最终2007年在沙漠上实现了肉苁蓉规模化种植。

  尝到胜利甜头的魏均,决定持续开发肉苁蓉的价值,他与当地农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有200多名农牧民来沙漠里种植肉苁蓉,在4个月的时间中,每个农牧民能拿到2万元(人民币)”。

  “这是农牧民的固定存折,每年都有。”魏均笑言,肉苁蓉的开发前景极广,目前他在磴口县工业园区已建成年加工中蒙药材及中药饮片6000吨GMP加工厂,并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

  眼下的魏均正在乌兰布和沙漠创建肉苁蓉产业光伏治沙双碳绿色发展新模式,他远期的目标是,“逐渐实现以肉苁蓉为引领的百亿中蒙药产业。”

  “我们现在正在跟有关部门洽谈出口事宜,期待未来,沙漠中的肉苁蓉能在国际市场上闪耀光芒。”魏均如是说道。

  在磴口县,肉苁蓉正在成为当地的“网红”产业。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磴口县共吸引“王爷地”“游牧一族”等2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肉苁蓉产业发展,已在沙漠上人工种植肉苁蓉14万余亩,年产肉苁蓉500吨。该县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接种肉苁蓉生产基地。

  内蒙古经济学家盖志毅告诉记者,磴口县借助沙漠发展名贵药材肉苁蓉,进而实现老百姓致富,是一条让沙漠增值、让企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期待未来,能与乡村振兴进一步结合,打造出真正的绿色财富循环经济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完)

编辑:张林虎
图片新闻
  • 消防“520”,来点不一样的表白!
  • 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瞄准“双碳”目标 答好城市发展“综述卷”
  • 赤峰市林西县:用好资源巧规划 乡村生活品质足
  • 从阿巴嘎旗到呼和浩特:抗疫中的警察父亲与志愿者女儿
  • (抗击新冠肺炎)9小时不吃不喝的医护人员:“不用美颜相机,我都是最美的”
  • 弘扬雷锋精神 康巴什区志愿红温暖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