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内蒙古精英

兴安之巅的守望者——记内蒙古绰尔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防火瞭望员郑洪山

2021年12月09日 11:48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图为郑洪山瞭望森林。

图为郑洪山接受采访。

图为郑洪山在瞭望站里的生活。

 

  编者按:

  道路决定命运,实践昭示发展。

  近期,由自治区国资委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梦·劳动美·党旗红”走进国企报道活动落下帷幕,集中展现了全区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骄人业绩。通过活动,进一步凝聚起全区国企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时代日新月异,奋斗永无止境。

  国企发展,拓展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从包钢集团北方稀土将国际标准赋予“中国智慧”,到内蒙古森工集团发展碳汇经济,再到内蒙古电力集团优化营商环境……一篇篇蕴含家国情怀、融于改革创新、体现国企担当的文章,继续与大家分享。

 

  他,34年坚守,热情不减,一刻不在岗一刻心不安。

  他,屡获殊荣,不骄不躁,把荣誉当动力,更当起点。

  他,一思尚存,此志不改,遇到什么困难,决不退缩。

  他就是内蒙古森工集团绰尔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大黑山防火瞭望站瞭望员郑洪山,自从参加工作起担任大黑山防火瞭望员已有34年。

  他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到鬓角染霜的中年“大叔”,更改的是容颜,不改的是守望森林、护佑绿色的初心。

  别人因防火瞭望而“寂寞”,他却把这份工作当本分,越干越有劲……

 

  上了大黑山才知道,这活真不好干

  1987年,郑洪山初中毕业,被分配到绰尔森工公司塔尔气林场当了一名工人。

  那年,因森林防火需要,要在塔尔气林场作业区内设一座防火瞭望塔,安排人员驻点瞭望。防火瞭望塔远离林场驻地和家。一般人听说有这个“苦差事”都直摇脑袋。可郑洪山觉得当一名防火瞭望员挺光荣,就主动要求去。

  

  “你小子自己找罪受,傻了咋的?”有人打趣道。听了这话,郑洪山不以为然:“再苦还能苦哪去!”

  大黑山瞭望塔海拔1600.2米,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岭南最高峰。站在大黑山22米高的瞭望塔上,能俯瞰绰尔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面积的95%,故而防火瞭望责任重大。

  虽有思想准备,但瞭望站的条件还是让郑洪山始料未及。原先木材生产作业时的绞盘机房,上面盖上帐篷布就是塔房。初春时节,外面刮大风,屋里刮小风,外面雪融化,屋里就淌水。往来瞭望塔,汽车把他们送到山脚下,去往山上的路全靠自己走。背着食物,穿过密密树丛,踏着毛草道,深一脚浅一脚,至少1个多小时才能到塔房……一路累至浑身出汗却不敢歇,一停下来,衣服瞬间成了“冰衣”。

  山上的瞭望员两班倒,每班在塔上呆10天。山上没水吃,他们就融雪自救,或者找有水窝的地方,撇去草叶、浮沫和小虫子,舀下面的清水。

  大黑山上的风特别大。五、六级和七、八级的风常见,有时瞬间风力达到10级。风越大,越是火情高发期,越需要瞭望。大风天气,人站在塔上,摇摇晃晃,双腿直打颤,说不危险是假的。但郑洪山不想当逃兵。他暗下决心,再难也要克服,一定要担起责来,守好这片森林。

 

  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再让兄弟们白跑了

  刚当上瞭望员不久,一次,郑洪山早上一上塔,发现林场2公里的地方有白烟,他当即上报“火情”。按照他报出的地点方位,林场派出扑火队员快速上山,可他们接连翻了几座山,也没找到起火点。后来经仔细辨认,原来是公司火力发电厂大烟囱冒出的白烟。等再见到他,带队扑火的同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哥们儿,你这眼睛也不行啊,你看错了不要紧,可把我们这帮人累坏了!”

  深深自责之余,他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不能因自己的疏忽,再让兄弟们白跑了。从那以后,郑洪山立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大黑山上矿石多,瞭望塔上的罗盘受到矿石影响,指南针会产生偏差。一旦发生火情,即便是瞭望员第一时间发现了,也很难精准报出具体位置,给扑救工作带来难度。于是郑洪山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找坐标点。他一遍遍观察瞭望,看地图。胳膊酸了,眼睛累了,也不甘心。在一次次实验后,他终于发现1035瞭望塔的位置正好是153°。从此,1035瞭望塔成了定位标志物,大家依据这个定位,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有了独特的经验和方法,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有一年夏季的一天,接连打干雷,郑洪山下塔后不放心,又爬上塔……忽然,他在五一林场六支线发现烟柱,仔细确认后,立刻报告给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防火指挥中心立即就近调遣人员赶往起火点,仅用了半小时,就扑灭了一场雷击火。2002年,他发现鄂温克自治旗红花尔基方向有烟柱,他立刻上报,公司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第一时间通知红花尔基相关人员进行扑救;2007年,他测报了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起火点位置;2016年,他测报了扎兰屯市柴河镇烧麦茬起火点位置……30多年来,他准确测报火情40多次,为毗邻地区和森工集团快速消除火险提供了可靠依据。

 

  几个月不上山,就会特别想那里

  每年3月,即使满山是雪,防火瞭望员也要按时到位瞭望。到了11月中旬后下大雪,秋季森林防火期才算结束。郑洪山和同事们每年要在山上值守8个月。可那4个月居家工作的时间对郑洪山来说,最难熬。那些辽阔的山峦、盈目的绿色,已然融进他的血脉。不到防火期,他就开始准备上山的一切……

  不仅如此,生活上还有很多要事离不开郑洪山,但他默不作声地选择回到岗位值守。

  1998年4月25日,他爱人生孩子,但第二天是他值班,他安顿好爱人,骑着摩托车照例上山。

  2017年春天,爱人去齐齐哈尔看病,很想让他陪着去,但他觉得岗位更重要,另找其他亲人陪同爱人。

  2019年,大儿子结婚,儿媳家在外地办回门庆典,按照当地习俗,他应该到场,可赶上防火期,他没去。

  今年,小儿子到河北保定当兵,他仍旧没去送行。

  “孩子们都不跟我亲,都跟我媳妇亲。”郑洪山带着一丝遗憾说。

  “条件越好,越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

  随着森林防火越抓越严,越管越细,林区防火投入也越来越大。

  如今,去往大黑山上的毛草道变成了砂石路,运材路也硬化了,坐上车,人和给养直达山顶。

  那双上山时穿上、下山时换下、挂在山底树杈上打了一层又一层补丁的“登山鞋”,郑洪山再也不用穿了。

  当年住的绞盘机房,变成铁板房、板夹泥房,直到建成一百多平米标准化、景点式的“小洋房”。

  当年有事常用的发报机和林场转接台,现在换成了数字对讲机。

  过去点灯熬蜡,现在照明用上太阳能发电装置。走进防火瞭望站,电视、电冰箱、电炒锅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尤其让郑洪山高兴的是,他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只有近百元,现在每月到手几千元。郑洪山说:“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你有啥理由不干好工作呢?”

 

  瞭望站外,数百米深的水井已经钻通,明年春季,他们将告别没水吃、运水吃的历史,在高山上喝上深水井的水。

  细数一点点变化,郑洪山感慨万千,未来的工作生活让他期许,更坚定了他坚守大黑山的决心。

  “如果我退休了,单位需要,我还来当瞭望员。”郑洪山说。

 

  入党不为别的,就想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多年来,郑洪山心里始终有个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总觉得自己离党员的标准还很远,一直默默不断地努力。在工作上他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他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2010年,他鼓起勇气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人问他,你都快50岁的人了,眼看要退休,为什么还要入党?郑洪山不愿意听这话,他说:“加入党组织就是为了鞭策自己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015年,他终于实现了多年夙愿。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在寂寞的大黑山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郑洪山从没叫过苦、喊过难,也没掉过一滴眼泪,可当他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时,竟热泪盈眶、几度哽咽……

  塔上值守,塔下学习。自从有了网络,手机可以看视频。但他的手机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功能图标。“我只通过手机学习,看看工作群通知,其它时间都不看手机。瞭望员得靠眼睛工作,把眼睛看花了还怎么瞭望啊?”郑洪山说。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郑洪山把党史书籍带在身边,边读边做笔记。党史学习教育给了他不竭的精神动力。“想想长征,想想抗美援朝,想想革命先烈,咱们吃的这点苦不算啥!”他说。

  2021年夏天,郑洪山分别被呼伦贝尔市委、自治区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到分会场参加表彰大会。

  “那一刻,作为一名林业人,我感到特别自豪和骄傲!”郑洪山说。从表彰会回来,他立即上山值班,并把受表彰时的红绶带带到山上。

  “这个绶带提醒我,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为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毕生精力。”大黑山上党旗红,大黑山上的郑洪山守山护绿的决心更加坚定!(内蒙古新闻网 何康红)

 

 

 

 

 

 

 

编辑:胡永凤
图片新闻
  • 牢记嘱托 逐梦前行--科右中旗开展乌兰牧骑特别策划活动
  • 刘桂清,张桂梅,两个名字,一种精神
  • 内蒙古巴彦淖尔:“红色引擎”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 第八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在内蒙古启幕
  • 额尔古纳“税小桦”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税费申报问题最短仅需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