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内蒙古赤峰:“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能量”

2021年07月16日 11:11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

图为村民与保洁员一起清理垃圾。

图为村民清理花坛。

图为村景。

图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

图为村民兑换积分商品。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16日电(李晓军)“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可以攒积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真是两全其美呀。要说这积分真是好,不仅实惠,还有面子。”在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富康新村的爱心超市,村民杨庆茹展示着她用积分从爱心超市换来的生活用品。

  富康新村实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办法,通过积分评比串联起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融合发展,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树立了全新的社会风尚,截至目前,富康新村爱心超市已兑换近两万积分,二百一十多名村民参与其中。

  富康新村只是林西县通过乡村治理积分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脱贫致富后劲的一个典型代表。

  近几年,林西县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上下了大功夫,创新推行了变干部“唱独角戏”为全体村民“跳集体舞”的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法,对社会治安、公益美德、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评分,让群众的行动变为可量化的积分,激发群众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

  “其实,我们村很多村民对积分能兑换多少东西并不是很在意,在意的是这份荣誉。”林西县官地镇下官地村的脱贫户曹玉良一边打扫村里的卫生一边介绍,“现在清扫一遍村里的主街小巷,比以前时间缩短了一半,主要是大家都开始关注村里的卫生情况,不少村民自发当起了卫生监督员,一方面能获得积分,一方面还能获得美誉,两全其美。”

  小小的积分卡,让积极参与乡村建设、防止返贫的意识在林西县迅速发酵,催生了村民们“比富裕、比和谐、比美德、比环境”的热情,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中,林西县以家庭为单位,主要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监测体系和防致贫返贫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 

  在创新帮扶机制方面,林西县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围绕全县菜、果、药、牛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种养殖基地、扶贫车间、产业园区,结合乡村振兴等,支持扶贫小额贷款、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公益岗、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我们将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与积分制紧密联系在一起,成立爱心超市,引导群众用双手挣取积分兑换商品,激发群众致富热情。爱心超市实行“以各种捐助为资源、以超市运作为模式、以积分兑换为管理办法”的工作模式,主要针对五保户、低保户、脱贫户,采取“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正向奖励机制,使爱心超市成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渠道。”林西县乡村振兴局统计监测股股长王丽娜说。

  林西县大井镇中心村的脱贫户郭庆仁已经65岁了,但他依然义务帮村里清理卫生,这让他在积分榜上长期高居榜首,也获得了乡亲们的尊敬,他被村民们推举为村里的保洁员。“我现在有了保洁员这份工作,一年收入8000多块钱,我平时打扫卫生的时候捡的破烂也能卖钱,还能获得积分,日子过得特别有奔头。”提起现在的好生活,郭庆仁喜上眉梢。

  积分引领,美丽乡村“活”起来。明亮的灯光、欢快的节奏,成了夜幕下大井镇中兴村的主旋律,四面八方赶来的男女老少各自成队,在体育场上进行各种球类项目运动。“运动锻炼身体好,大家的交流也多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59岁江浩把自家的几亩土地流转给村里后,在镇里小学后勤工作,每天傍晚的篮球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除了体育队伍,村民还组建了文艺表演队、广场舞队,逢年过节,村民就自发组织起来表演节目。这些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村里的风气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农村不仅有了“颜值”,更有了“气质”。

  小小积分记挂村民心头,参与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走出酒桌、牌桌,爱上了体育锻炼、技能学习,也有不少村民自觉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团结邻里、扶危济困。“积分制+N”模式在全县各村组有了更生动的实践。

  乡村环境美了,产业旺起来了,村民间的交流多了,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以前村事务是“要我参与”,如今是“我要参与”;以前是“老实人吃亏”,如今是“德者有得”;以前是“任务命令”,如今是“激励引导”。“积分制立起了乡村振兴人人有责的风向标,让乡村治理事半功倍,值得推广。”林西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倪艳龙介绍。

  截至目前,林西县三十四个行政村七千多名村民形成了争积分、比贡献、抢先进的良好风气。小小积分卡全面激发了村民们的内生动力,强化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有效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让村民在思想认识上从“站着看”变成了“带头干、争着干”,村里人居环境由“无人管、管不全”向“全村管、全面管”蜕变,家家户户争做秀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践行者,提振群众精气神,形成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导向,“只有勤劳致富,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完)

编辑:马知远
图片新闻
  • 呼和浩特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歌朗诵会
  • 作家特·官布扎布推新书《人类笔记》 破译人类生存密码
  • 包头市光荣道小学:体育强校再创育人新特色
  • 带劲!“轻骑兵”小分队来了!
  • 内蒙古锡盟支队开展“进山入林”实战化训练
  •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完成自治区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