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巴林左旗“红领巾小课堂”:织密留守儿童成长守护网

2025年11月07日 10:31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7日电 题:巴林左旗“红领巾小课堂”:织密留守儿童成长守护网

  作者 梁佳靓

  “从革命英雄的故事里,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剪纸,我爱上了传统文化!”在内蒙古巴林左旗“红领巾小课堂”上,留守儿童小宇(化名)的真切感受,道出了这一青少年服务项目的独特魅力。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假期照护与成长引导成为家庭“心头事”,巴林左旗团委聚焦现实需求,以“有温度的服务”打造守护阵地,为孩子们筑起成长防护墙。

  三维课程:让“有意义”的课堂更“有意思”

  为避免思想引领“悬空”,巴林左旗团委精心设计“红色引领铸魂、素质提升赋能、安全守护筑底”三维课程体系,让课堂既葆“红”色底色,又添“趣”味亮色。思想引航类课程中,志愿者通过革命故事宣讲、红色歌曲传唱、红色影片赏析,为孩子们厚植爱国情怀;素质拓展类课程融入书法、非遗手工,还依托“文明体育游戏节”传递环保理念;法治自护类课程聚焦防溺水、心理健康,以“文明小卫士”情景模拟帮助孩子树牢法治意识。“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真正实现思想与素质双提升。

  多元服务:打破界限把课堂“送”到孩子身边

  “以前假期只能在家写作业,现在流动小课堂开到了村里,还能跟着志愿者哥哥姐姐去研学,太开心了!”家住巴林左旗偏远村组的小婷(化名),是“流动课堂”的直接受益者。为覆盖更多偏远地区儿童,巴林左旗团委构建“阵地+流动+线上”三维服务网络,打破时空限制延伸服务半径。项目以国家级、市级示范点为引领,依托“青年之家”、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点位打造“2+1+N”文明实践阵地,年均服务时长超1200小时;针对偏远村组特点,志愿者定期深入乡村开展巡讲、户外研学,让文明理念“进村入户”;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互补融合,云课堂、文明知识库等平台让孩子们随时学习红色故事、安全知识,真正实现“哪里有青少年需求,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全链保障:凝聚合力构建关爱“生态圈”

  “小课堂的志愿者不仅帮孩子辅导功课,还会关注他的情绪,我们特别放心。”一位留守儿童家长的感慨,源于项目扎实的全链条保障体系。为确保服务质量,巴林左旗团委构建“团旗委牵头、多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保障机制:队伍建设上,组建“大学生+教师+社工”志愿团队,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应急救护等专题培训,提升服务专业性;帮扶机制上,依托“青春议事厅”权益平台和“团团+”公益服务队,建立分级响应与回访机制,通过物资援助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精准解决困境儿童实际困难。

  自项目实施以来,“红领巾小课堂”已累计开展活动300场次,吸引10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总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对活动安全性、教育质量和服务效果的满意度高达98%。“以前假期担心孩子没人管、不安全,现在有了小课堂,孩子能学习、能参与活动,我们上班也踏实了。”一位家长的心声,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共同感受。如今,这一项目不仅有效缓解家庭假期看护压力,更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少年关爱服务新路径,成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成长路上的“贴心伙伴”。(完)

编辑:奥蓝
图片新闻
  •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阿拉善分公司攻坚克难 畅联世界级“沙海孤岛”
  • 西乌珠穆沁旗文旅微短剧《99号公路》定档11月6日
  • 中国移动赵东团队:用49座基站点亮边境牧民数字生活
  • 内蒙古移动“红山先锋”党员突击队助力宁城猫砂产业升级
  • 内蒙古草原现“花式瑞士卷”
  • 内蒙古鄂尔多斯:香蕉落户北方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