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16日电 (奥蓝 李大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根据《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在此背景下,居家养老作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其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日前,国内养老服务业代表企业呼和浩特市可沁养老正式发布《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从服务提供、人员管理、技术应用、质量评价四个维度构建起一套科学、精准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规范。该《体系》是“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的具体响应,也为推动居家养老从“有感服务”向“有效标准”转型提供了实践路径。
《体系》在总结各地实践基础上,结合国际整合照护理念与本土实际编制而成,涵盖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六大服务核心,并创新提出“星级护理员”认证机制和数字化质量闭环管理,进一步强化了服务的人才与技术双支撑。同时突出“技术应用标准化”,通过智能物联网与AI算法实现老年人生命体征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与当前国家推动智慧养老、健康老龄化的方向高度契合。
可沁养老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曾涛表示,《体系》完善了服务规范标准、服务质量提升与评价标准,重点补齐养老产业标准短板、形成了“体系完善、监管规范、执行有力、补齐短板”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有力推动了养老行业服务工作高质量稳步发展,为全国发展高质量“银发经济”贡献可沁智慧与示范样本。
近年来,国内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康养旅游产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新动能。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径,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照进现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