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开鲁林果产业高质量转型记:从经验种果到科技兴果

2025年08月20日 15:23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20日电 (刘文华 柳红彩 孙飞)初秋时节,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的田野间,一颗颗饱满红艳的鸡心果挂满枝头,不仅承载着果农的增收希望,更勾勒出当地林果产业以科技破题、以品牌提质的高质量发展轨迹。近年来,开鲁县立足鸡心果原产地优势,锚定“五大产业”战略部署,以优化特色产业营商环境为抓手,通过强化科研合作、完善标准体系、打造溯源品牌、精准技术服务,让曾经面临技术瓶颈、附加值低的林果产业,蜕变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科技“牵手”顶尖力量

  “以前种果靠经验,现在种果靠技术。”开鲁县果农王大姐的感慨,道出了当地林果产业的转型密码。为破解技术支撑薄弱的难题,开鲁县主动“攀高枝”,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深度携手,共建特色苹果试验站,让顶尖科研资源扎根田间地头。走进试验站,新品种引种区、栽培技术示范区、贮藏保鲜实验室里一片忙碌。这里不仅是“新品种孵化器”,引进试种“中苹锦脆、中苹红蜜”等优质苹果品种;更是“技术转化站”,将绿色植保、高效栽培等新技术打包成“田间套餐”送到果农手中。“从修剪枝条到病虫害防治,专家手把手教,我们种果心里更有底了。”受益于技术推广的果农们说。试验站已成为集研发、示范、培训于一体的“科技引擎”,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标准打底品牌赋能

  “同样是鸡心果,现在按标准种、按等级卖,价格能高出三成!”在开鲁县鸡心果标准化示范园,果农们算起了增收账。这背后,是当地以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牌升级的精准布局。依托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技术支撑,开鲁县量身定制了鸡心果标准园建园、绿色防控、储运保鲜3项地方标准,从种植到采收全流程“有标可依”。在此基础上,当地加速擦亮“开鲁鸡心果”品牌名片,完善商标设计、推进地理标志认证,支持企业拿下供港基地“通行证”,让乡土果子贴上“高品质标签”。更令人称道的是“一码溯源”体系的推广。在12个示范点,消费者扫码就能查看鸡心果从育苗、种植到采收的全流程技术规范和生产记录,“看得见的放心”让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如今,“西辽河畔·天工开鲁”区域公共品牌下的鸡心果,正从本地集市走向中高端市场。

  精准服务护航成长

  “春季清园要注意啥?夏季施肥有啥讲究?”打开“开鲁农牧业”平台,果农们随时能找到答案。当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把技术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技术人员深入地块讲解修剪、水肥管理要点,累计培训千余名果农;发布的春夏季管理技术视频播放量超1万次,成为果农的“掌上农技手册”。技术护航下,产业成效显著:2025年建成24处1200亩标准化示范园,41个示范基地绘出清晰发展蓝图;引种新品种成活率高、长势旺,本地特色品种得到有效保护;通过悬挂害虫诱捕器、精准监测预警,果树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优质果率大幅提升。曾经“看天吃饭”的果农,如今靠着科学管理稳稳增收。

  如今的开鲁县,科技的种子已在林果田间生根发芽,品牌的翅膀正助力“小果子”飞向更远的市场。未来,随着全产业链不断升级,开鲁林果产业必将书写出更精彩的富民强县新篇章。(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那达慕上的“小孩哥”“小孩姐”:血脉里的文化基因焕发新生机
  • 从首都到草原 北京孩子跨越千里参加那达慕
  • 居延遗址核心区新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存
  • 国际日报:那达慕狂欢“点燃”草原盛夏
  • 内蒙古草原那达慕开幕 10万游客雨中赴盛会
  • 延时镜头下的巴丹吉林:沙海之上 星河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