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5日电 题: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里的人才密码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当前,正积极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资源闻名的这座城市,正在探索一条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的特色路径。
打破地域藩篱,“人才飞地”驱动绿色创新
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硅石等资源,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布局。随着规模扩张,高层次科研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面对挑战,该集团将引才育才触角伸向上海。2015年,集团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构建“上海孵化,鄂尔多斯转化”的“人才飞地”模式,精准对接上海人才科创资源与内蒙古产业应用场景。
“人才飞地”模式的成功实践,为该集团乃至鄂尔多斯市带来了显著的科技、人才红利与可持续发展突破。企业汇聚高水平研发团队1151名,引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1名、硕士及以上人才70余名,实现废气资源化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升级。
厚植创新沃土,打造示范区“智力高地”
走进鄂尔多斯实验室,科研人员在精密仪器间忙碌穿梭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创新奋进的图景。
近日,由该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项目,正在将自然界的沙子转化为储能电池。这所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现代能源和煤化工主要研发方向,不仅是一座拥有先进实验设备的“超级装备库”,更是汇聚2位首席科学家领衔、120余名硕博士的“智慧策源地”。
清华大学教授、鄂尔多斯实验室执行副主任骞伟中表示:“根据鄂尔多斯市整体引人规划,我们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负责人等一系列人才一直在加速引进。”
值得提及的是,随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招才引智”政策的迭代升级,鄂尔多斯市先后引进金之钧、武强、欧阳明高、李根生、朴哲范等院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学府联合打造鄂尔多斯市实验室、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等科技力量,布局建设12家新型研发机构。
全域联动升级,人才战略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吸引人才仅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才是长远之计。
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杜晓彦表示,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实施“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为城市未来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后备力量。
据介绍,鄂尔多斯市积极引导本地企业与科研院所精准对接。2024年,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30家、701家,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千家。建成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家、企业研发中心57家,组建羊绒产业院士研究院、煤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内蒙古经济学家盖志毅表示,从企业微观实践的破冰,到城市宏观战略的布局,鄂尔多斯市正为全国同类城市探索出一条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