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19日电 (薛瑞敏 张雅茹)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巧什营镇徐沟窑村,一场见证农业“芯”突破的国产冷凉蔬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火热举行。菜农们围拢田间,亲手采摘、品鉴、测产新育成的南瓜、胡萝卜等优质品种,沉甸甸的果实,正是该县聚力种业创新结出的科技硕果。
近年来,和林格尔县科技局以科技为犁,深耕冷凉蔬菜“种源”关键技术攻关,构建起“自主研发+合作育种”双轮驱动研发模式。依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共建的内蒙古冷凉蔬菜试验站,专家团队扎根北疆,在抗病耐寒、品质提升等核心育种领域持续突破。历经两年多严苛筛选与区域试验,甘蓝中甘628、皱叶甘蓝1号、西兰花中青15、美青70,胡萝卜中誉1877、1749,南瓜中贝1号、中栗6号等一批完全适应本地气候的国产“明星品种”脱颖而出,年推广种植面积已突破2万亩,为塞外冷凉蔬菜产业注入澎湃“芯”动能。
“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园区+企业+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推动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广袤田野。以和林格尔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示范基地,通过高频次举办全国性品种观摩会、技术培训与田间指导,让农户眼见为实、心中有底。目前,仅周边区域贝贝南瓜、胡萝卜等新品种示范种植已达5000余亩,年内目标直指10000亩规模化转化。一颗颗国产良种,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豆子”。
从实验室的精准育种到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和林格尔县以种源自主的坚实步伐,在塞北大地书写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答卷。当国产蔬菜良种扎下深根、结出硕果,不仅筑牢了“菜篮子”安全根基,更驱动传统农业向绿向新跃迁——这正是科技兴农为塞外粮仓注入的硬核底气与无限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