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中新新闻

内蒙古:法治护航“无碍”生活

2025年05月02日 06:44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从4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5月1日起施行。

  “制定《条例》,对于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融入社会生活,推动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融合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锐说,目前,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已从解决“有没有”的基础问题,迈向解决“好不好”“管不管用”的质量提升阶段。

  据介绍,《条例》共45条,从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保障措施、监督管理五个方面,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作出规定,重点解决无障碍环境覆盖不全面、建设不系统、衔接不连贯、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帮助残疾人、老年人更好地跨越数字与服务领域的现实差距。

  针对无障碍设施“重建设轻维护、轻管理”的普遍现象,《条例》进一步明确所有权人、管理人的维护管理职责。针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占用盲道、无障碍通道的停放现象,《条例》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纠正占道停放行为的执法范围。

  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社会普遍关注加装电梯等无障碍设施问题,《条例》依据上位法,从政府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协助、居民配合三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明确加装范围,强调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兼顾居民不同利益诉求,增强制度规定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在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方面,《条例》规定,对符合特定条件的残疾人、老年人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支持其进行家居改造,以消除家居障碍、实现生活自理,具体包括出入口、卫生间、厨房、卧室等改造,涵盖防滑处理、高差调整、扶手安装、房门拓宽、护理床配置、水龙头改造、安全报警装置安装等。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约有残疾人158.58万,截至202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570万。”梁锐说,为进一步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群体通过电视媒介获取信息的需求,鉴于目前电视字幕形式日益多元、信息量逐年丰富、手语栏目不断增多,《条例》鼓励电影院线、有线电视提供无障碍影视服务,鼓励电视台在播出节目时配备同步字幕或手语,逐步扩大手语配播的节目范围。

  为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群体使用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紧急呼叫系统,《条例》规定相关部门应逐步使便民热线、紧急呼叫系统具备无障碍功能。例如,便民热线除语音接入外,可提供文字接入方式,满足听力障碍人群需求;紧急呼叫系统可设置一键呼叫功能。

  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条例》规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应考虑残障群体特点,从听觉或视觉方面弥补其感官缺陷,提供针对性的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

  此外,《条例》在法律援助服务无障碍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服务的职责。(石毅)

编辑:李爱平
图片新闻
  •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产业增速领航 固投破百跃升
  • “联播”进乡村 这个村子有点儿“潮”
  • 通讯:北大博士后在鄂尔多斯500多天印象记
  • 呼伦贝尔草原上“春的希望”
  • 呼和浩特:民众体验脑机接口助残产品
  • 从沙海迈向“绿富” 探访内蒙古磴口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