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18日电(杜梦洋)在二连浩特的街头,你或许见过这样的画面:街道旁藏蓝身影躬身抵住车尾,一寸寸挪动抛锚的车辆;值班室里民警对着手机翻译软件连比带划,安抚迷路的外国友人……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惊天逆转,这些“不够酷”的警事却让一座城市的温度有了刻度。
“一二,推!”在二连浩特的街头上民警和车主,弓着背缓缓推着将一辆熄火的车300米的路走了整整15分钟。
4月13日,锡林派出所接到群众紧急求助:车辆因燃油耗尽,滞留在金叶商场附近路段,正值商圈车流高峰,存在安全隐患。
接警后,民警火速抵达现场,发现车辆停靠位置人车交织,稍有不慎可能引发拥堵。
“推!”民警当机立断,与车主沟通后,顶着寒风徒手推车。300米的路程,警民合力、步履艰难,最终将车辆安全转移至加油站。车主连连致谢:“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真不是虚的。”
加完油后,民警再次叮嘱驾驶员驾车出行前请务必检查油量、车况,避免半路“罢工”。从“跨国迷途”到“安心归巢”民警用一场“无声的对话”架起信任的桥梁。
4月15日晚22时,一位俄罗斯籍大车司机焦急地冲进锡林派出所。由于语言不通,他手足无措地比划着——原来,他外出购物后迷失方向,忘记了自己入住宾馆的位置。
民警立即启动“语言援助”,联系精通俄语的同事线上沟通,同时快速核查住宿登记信息。短短半小时内,民警锁定宾馆位置,并亲自陪同外籍友人前往核实。当看到熟悉的宾馆招牌时,这位外籍司机竖起大拇指,用生涩的中文连声道谢:“中国警察,哈拉少(好)!”
从推车的中国车主到迷路的俄罗斯司机,300米的路程与“跨国手语”,丈量出的是一份无国界的担当,他们的职责不仅是守护法律的刻度,更是传递执法的温度至此,派出所的暖心故事还在继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