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11日电 (李爱平 马蓉)初春时节,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各嘎查村陆续进入了牲畜接羔保育期。
走进沙日布日都嘎查牧民杨乌拉家中,发现与其他农牧户不同的是,他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完成牛羊草料喂养、给水、喷淋消毒、粪便智能清理等这些体力活儿。
牧民杨乌拉说:“过去养殖牛羊,不成规模,在卫生、环保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今,通过‘数字羊棚’养殖,不仅更加规范、便于管理,还能节省养殖成本。过去一个人最多管几十头牛羊,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上百头牛羊。”在这个“数字羊棚”,自动饲喂、异常预警等装置让杨乌拉从会养牛羊变成了“慧”养牛羊。
这一成果的转变,得益于杨乌拉于2024年10月同内蒙古草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作,依托企业的先进养殖技术,结合传统养殖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养殖管理流程和模式,可以随时观察全部草场和棚圈内外的牛羊情况。“数字羊棚”里配备全自动取料送料、搅拌、粉碎、移位、恒温等一系列人工智能设备,同时增设自动去湿气机、恒温饮水器、气能地暖、门窗、自动挤奶,防疫,打药、配种的各项设备,羊羔自动分离等设备器材。牧民只需在手机上发出指令,在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数字羊棚”里的智能设备便可进行相应作业。
据悉,采用科学的饲草配比以及科学养殖的管理办法,一只母羊两年里可有3次分娩羊羔的机会,接羔保育率高达100%,贸易收益成效显著。
养殖业的做大做强,技术是关键。近年来,为有效解决嘎查村产业发展制约、技术短缺等问题,乌兰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形成肉牛羊产销一体化、集约化发展新模式,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升级。以托管代养、放母收羔、示范养殖三种模式进一步紧密农企利益联结,不断助力农牧民增收,助推实现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