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绰济辽二期工程管道铺设。李旭明 摄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3日电 (刘文华 陶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笔下看似朴素的一问一答,却道出了万物发展的重要环节——引入源头活水,才能永葆生机活力。那么在缺水干旱的内蒙古通辽地区,清澈的“源头活水”是哪?是嫩江右岸支流绰尔河。“引绰济辽”这项惠民工程,将“源头活水”引入西辽河流域,为蒙东地区带来新的生机。
引绰济辽工程是“十三五”期间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从嫩江支流绰尔河引水至西辽河下游通辽市。分为一期干线工程和二期支线工程。其中二期工程共有9条支线,输水线路全长395.26公里。通辽段共有5条支线,长度为257公里,通水后可有效保障沿途14个工业园区和生活水厂用水,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推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记者来到引绰济辽二期工程的科尔沁区支线现场,初春的草原,风刺骨的凉,现场的工人们依旧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作业,大型挖掘机伸展着钢铁巨臂一次次挖掘着土石,满载沙土的运输车辆一趟趟往来穿梭。引绰济辽作为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一直备受关注。不久之后,绰尔河的水将奔腾而至,极大地缓解通辽地区的用水难题。
“我们从2月15日陆续开展复工复产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输水钢管的施工工作,将全力以赴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引绰济辽二期通辽段总包单位项目副经理王楠向记者介绍。
引绰济辽二期工程通辽段各地工程建设已陆续复工复产,这条穿越铁路、公路、河道的工程计划于今年6月具备通水条件。通水后每年将向通辽市调水2.87亿立方米,改善沿线企业及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条件。
内蒙古龙马铸造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的班长兰鹏说:“我们企业用水量较大,引绰济辽工程来水以后,杂质少、水质好,能够改善我们企业用水条件。”
395.26公里的输水线路,近400公里的跨越。这条蜿蜒曲折的“生命动脉”,翻山越岭、穿林过河,将绰尔河与西辽河流域紧紧相连。曾经断流的西辽河有望重新焕发生机,让莫力庙多年沉寂的“旱船”有望再次漂起来,“同饮一江水、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愿景即将成为现实。这一伟大工程,凝聚着建设者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为通辽地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