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2月20日电 (李永建)近日,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上库力边境派出所平安义警李庆伟日常巡逻时,听到附近传来激烈争吵声。原来是生产队张某和刘某因马匹吃了别人家草捆起了冲突,眼看就要动手。李庆伟立刻上前劝阻,并联系驻村民警王大伟和平安义警孙志伟。最终,在多方协调下,纠纷得以化解。
近年来,上库力边境派出所立足“主防”定位,成立党员志愿者、平安义警、社区志愿者“三大员”纳入治安防控第一梯队,增强了群防群治力量。
“上库力街道办事处下辖9个生产队、3个社区,9个村民小组,共有乡村‘三大员’76人。‘三大员’深入基层,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为牢固社会安全稳定第一防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库力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李从越说。
上库力边境派出所地处额尔古纳河右岸,管辖区域大,民警力量又十分有限,需要利用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把辖区管理好。
“辖区有11位党员志愿者、42位平安义警,实现了上库力街道办事处全覆盖。依靠他们,我们今年化解邻里矛盾、安全隐患等问题12个。”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上库力边境派出所所长宋新华介绍,党员志愿者和平安义警大多从当地有威望、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退休老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中选择产生,因为熟悉情况,由他们对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往往事半功倍。
据了解,上库力边境派出所确定了三大类六个小类的隐患类型,划分了三个风险网点,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高效协同,做到有隐患及时发现,发现后迅速研判,研判后有人化解。
今年,为了增强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丰富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形式,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先后走访驻地党委政府、政法委、法院以及农牧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库力边境派出所成立了“军垦新枫”枫桥联创实践站,力推党政警民企联防共建、巡回法庭与派出所“庭所联调”等实务,建立了多元联动调解机制,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作为亚洲第一湿地所在地,在上库力居住的4000余名的各族群众,是检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神经末梢’。民警告诉记者“目前,街道各村屯都建立了驻村警务室,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遇到的安全隐患和需求诉求,都可以直接到警务室找到民警。”
“我们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最大化汇聚人民群众力量,解决基层社会治安力量分散、信息不灵、机制不顺、派出所警力不足等问题,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长刘永红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