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发展庭院养殖 让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2025年01月10日 14:57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月10日电(杨欣 伊德尔)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依托庭院养殖,让“小”庭院发挥“大”作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适合自家的“庭院经济”,让农牧民的庭院方寸“巴掌地”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走进阿敦高勒嘎查农民杨根元家,只见庭院布局合理、养殖区内的绵羊或悠闲地散步、或低头咀嚼着饲料,“咩咩”声此起彼伏,杨根元正忙着给羊喂草料,清理羊圈。

图为杨根元给羊喂草料。

  2019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杨根元空闲出了不少时间,于是在自家院落盖起了羊圈,搞起了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规模从最初的十来只扩大到如今的一百多只,而且还实现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循环模式。杨根元家有农田145亩,每年种植玉米用于养殖牲畜,牲畜产生的粪便经发酵后,又转化为农作物的有机肥,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杨根元说:“以前没有发展“庭院经济”的时候,好多人家的院子里都乱糟糟的,如今咱们的农家小院大变样,一年四季要么种植果瓜蔬菜,要么养牲畜,不仅干净整洁还拓宽了增收渠道。”

  这一喜人的变化并非个例。近年来,示范区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思路”的发展模式,立足镇区实际,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增收模式,引导农牧民利用闲置空地、房前屋后零星地块,盘活闲置资源,打造适宜自家的“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园”,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真正把“庭院经济”“边角经济”转化成“美丽经济”,实现了经济生态双收益。

  截至目前,示范区已有超过468户农户从事庭院养殖,年饲养总量达4.35万头(只),庭院养殖年总收入超过8680万元,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示范区农牧林水局副局长王学飞下一步,示范区将继续以政策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把“庭院经济”开发与农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有效结合,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延续“示范带动、串点成线、全面推进”总体思路发展“庭院经济”,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内蒙古四子王旗:104公里守边路上的奋斗与希望
  • 航拍阿尔山-31℃的雾凇景观
  • 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现罕见极光
  • 载誉而归 回民区残联点亮残疾人技能之光
  • 第五届“侨情心画•翰墨北疆”内蒙古侨界艺术作品双年展开展
  • 内蒙古掀起“低温热潮” 民众尽享冰雪运动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