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2月23日电 (张林虎 张蜀雁)加强荒漠化治理,深入推进“三北”工程和其它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近年来,内蒙古四子王旗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守护祖国北疆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逐步实现“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发展愿景,力争把祖国北疆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按照“苏木保地块、牧户保参与、企业保进度、林草保质量”的工作机制,打出一套“组合拳”,全面打响防沙治沙攻坚战,全力推进“三北”工程和其它生态工程建设有序实施,确保各项工程高质高效完成。
当地充分调动基层力量,为高质高效生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苏木(嘎查)及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发挥协调和管护优势,推动基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以“林草湿荒一体化”项目为例,支付部分管护资金到苏木,既可以调动基层的主动积极性,协助行业部门精准落实地块,又可以压实属地管护责任,充分做好项目区禁牧、管护等工作。
四子王旗引导牧户通过“以工代赈”形式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依托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和管护需求,协调牧民参与为施工企业拉运羊粪、化肥、围封和抚育等工作,同时为牧民支付管护费对自家治理草场进行禁牧管护,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
与此同时,当地充分发挥企业工程建设优势,以企业为实施主力,发挥其规模化、机械化优势,大力实行现代化作业,全力推动工程高效高质实施。
四子王旗林业和草原局以“班子成员+技术骨干”组建3组技术团队进行常态化实地包片督导,包括地块精准落实、工程技术及进度督导等,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确保项目高标准实施。
同时全面加强项目区管护工作,保护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按照“牧民自主管护+嘎查督促检查+苏木执法巡查+林草监管督导”的四重管理机制对项目区建设成果进行高压管理,并收到良好的工作成效。
家住查干补力格苏木白音补力格嘎查的牧民呼和巴日斯,在该工程实施中切切实实收到了“红利”。今年他家共种植华北驼绒藜600亩便可增收12600余元;工程还投资7万多元为他家新建了基础配套设施,为日后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谈到该工程,呼和巴日斯就有说不完的开心话,“今年秋天打完草后,平均每亩收获200多斤驼绒藜等牧草,按照市场价,600亩就能卖10万元左右。”
据了解,全旗共有6个苏木参与该工程建设,共种植华北驼绒藜、冰草、披碱草、柠条等各类牧草25.6万亩,共惠及500余牧户切实提高收入。
四子王旗林业和草原局草原工作站副站长胡哲华介绍:“华北驼绒藜是一种优质的饲用半灌木,而且适口性也很好,羊、马、骆驼等牲畜都喜欢吃。它的粗蛋白质含量达29%且富含钙元素,对于家畜的生长和乳、肉产品的生产有着积极的增量保质作用。”
截至目前,四子王旗森林总面积共15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9%,草原面积3090.99万亩,植被覆盖率达33.1%,林草综合植被率可以稳定在37.29%,共完成林草生态建设11.29万亩,自然修复封育保护区19.1万亩,生态巩固提升区8.16万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