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2月9日电 (李爱平 张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12月2日至13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本次大会突出亮点是交流治沙新技术,来自全球的创新型企业在大会期间参加了密集的技术路演、技术交流、技术展览。
在大会现场,总面积608平方米的“中国馆”是东道主之外最大的国家主题馆。中国科学院研发的“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技术、清华大学的高效光伏设备、杭州的沙尘检测智能系统、蒙草生态的微生物菌肥种子包技术、蚂蚁森林的卫星遥感解决方案等,引来参会者驻足。联合国“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企业亿利资源集团的成套治沙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到“三北”工程各大沙区,十分抢眼。
亿利资源集团郭维亮说:“企业1988年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创业,30多年在不断破解生存和发展难题的过程中,研发创新治沙技术,近十多年来在支持服务‘三北’工程建设和‘双碳’战略的实践中持续迭代升级。”本次参会亿利集中展示了“乔灌草181”种植模式、种质资源技术、微创10秒种植技术、迎风坡造林技术、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技术等,并展示了其孵化的易森智能植树机器人。
“乔灌草181”即在荒漠化地区因地制宜、科学配置,采用乔木10%、灌木80%、草(药)10%的比例混交种植,形成立体生态,特别是沙生灌木抗旱节水、根系繁茂、耐寒耐旱耐盐碱且易成活,可产业化利用。
在国家林草局指导下,亿利2014年在库布其沙漠建设了种质资源库,研发创新治沙节水灌木种子技术,迄今已收集了1000多种植物种子,发展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沙漠种质资源库,为库布其、浑善达克、腾格里、塔克拉玛干等西部沙区提供种苗保障。
“微创水冲法种植技术”可10秒种活一棵树,成活率从30%提升到90%。迎风坡造林技术则是在沙丘的迎风面2/3处种植,借助“风沙树”协同的自然力,可降低沙丘高度50%。两项技术结合,已在库布其治理流动沙丘160万亩,降低成本50%以上,并逐步向毛乌素、腾格里等沙区推广。
科技治沙成为荒漠化防治的一把利器。联合国评估报告显示,库布其沙漠的绿化面积已突破6,000平方公里。如今库布其沙漠的植被覆盖度从3%增长到53%,生物多样性从123种增长到1026种。联合国环境署将库布其沙漠亿利治理区确立为全球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向全球推广库布其治沙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