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18日电(李爱平 田礼军 黄雅峰)薛金花的剪纸之路,始于童年时的一个偶然。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就能成为孩子们手中最神奇的玩具。每当节日来临,祖母和母亲总要坐在一起,用剪刀在红纸上剪来剪去,不一会儿,一幅幅寓意吉祥、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便跃然纸上。这一幕幕温馨而神奇的场景,深深吸引了年幼的薛金花,也悄然在她心中种下了剪纸艺术的种子。
薛金花是内蒙古化德县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位内蒙古自治区非遗剪纸传承人,小时候就开始尝试着模仿大人的样子,用稚嫩的小手拿起剪刀,在红纸上小心翼翼地勾勒出自己的梦想与想象。虽然起初的作品显得笨拙而简单,但那份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却在她心中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
艺术之路从无坦途,要想在剪纸艺术上有所成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在年复一年勤学苦练的日子里,她广泛搜集各类剪纸资料,仔细观察研磨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人物特点、生活场景,这使她的剪纸技艺日益精进。
她不仅掌握了传统剪纸的精髓,如“阳刻为主,阴刻为辅”、“线线相连,剪剪不断”等基本原则,还大胆创新,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其中,使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充满了时代气息。她的作品线条流畅、构图巧妙、色彩鲜艳,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叹为观止。
虽已年近七旬,但薛金花潜心于艺术理想,又脚踏实地的工作,使她的个人学识和艺术水准,如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声名远扬在乌兰察布市、内蒙古自治区,走向了全国。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非遗剪纸传承人,她深知,剪纸艺术不仅是个人技艺的展现,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因此,她始终将传承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广剪纸艺术。
她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开设剪纸课程,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她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举办剪纸展览和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剪纸艺术的魅力;她还利用网络平台,开设线上课程,将剪纸艺术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剪纸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在传承的同时,薛金花也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剪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她不断探索剪纸艺术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创作出了一系列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蕴含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
她尝试将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科技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装饰画、礼品包装等实用产品,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接触到剪纸艺术。这些创新尝试不仅拓宽了剪纸艺术的应用领域,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多年来的付出,薛金花收获满满,她先后荣获首届“草原杯”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金奖、入编了《中国民间艺术-艺术家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荣获首届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乌兰察布市非遗事业突出贡献奖,并获得乌兰察布市文艺创作发展基金三类资助等,累计荣获国家、自治区儿乌兰察布市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多达100多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