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科技成果为锡林郭勒荒漠化草原治理辟新路

2024年09月02日 16:35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2日电 题:科技成果为锡林郭勒荒漠化草原治理辟新路

  作者 奥蓝 呼牧  任静 刘斯琦

  初秋时节,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达日罕锡力嘎查的那仁基地,一眼望去,牧草层层起伏,长势喜人。基地是牧民乌力吉那仁家的草场,2020年依托“草原免耕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生态恢复研究转化项目”种植牧草60亩,每年7月中旬、10月底两次打草,每亩产量达到1800斤,全年收割牧草50余吨,可节省饲草料费用四五万元。

 锡林郭勒盟围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实施“草原免耕太阳能只能滴灌系统生态恢复研究转化”项目,为干旱草原生态恢复和退化草场改良提供技术支持和样本,形成了可持续恢复,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恢复区域模式。

 

  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达日罕锡力嘎查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边缘,长年干旱缺水,风沙严重。如今沙化草场的生态改善,得益于2020年苏尼特左旗博洋装备制造公司与中科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共同实施的“草原免耕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生态恢复转化”项目,作为跨领域综合科技项目,其结合了太阳能提水、智能分区轮灌、草原免耕和预埋滴灌等技术,并采用了保水增肥剂及当地优质耐旱草种进行混播,在机械化高效推进防沙治沙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沙化牧区牧草短缺的问题。

  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达日罕锡力嘎查牧民乌力吉那仁告诉记者:“我们种了60亩地,一年打两茬,第一茬我们打完喂牛牲畜,第二茬我们就留着第二年禁牧的时候,45天内150只羊正好也45天吃够了。”

  苏尼特左旗博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少桢介绍说,草原免耕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生态恢复研究转化项目具备节能、节水、无人值守等优点,为干旱草原生态恢复和退化草场改良提供技术支持和样本,实现了可恢复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模式。

  “草原免耕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生态恢复转化”项目总投资430万元。截至目前,完成 50 个试验示范基地,2500多亩的试验考核任务。在缓解牧区沙化地区牧草短缺,提升牧民饲草自供能力,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该项目成果的转化,不仅在国内首次研发了草原牧草埋滴灌管系统、施保水增肥剂系统,还创建了草原建植与牧业机械、新能源、智能控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路线,该技术模式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效特点。同时,在进行预埋滴灌实施过程中,以往30亩草地10个人进行埋管需要5至6天,而现在机械化设备埋管,3个人只需1天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完成,效率比以前提高了5倍以上。

  “现在我们还在研制多功能一体设备,(可)实现机械种植、智能浇灌,后续产值更大化。”杨少桢介绍,明年还计划在苏尼特左旗建立一个实验室,实现现场取样,现场化验,保证样品检测更加准确。(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万亩露地菜点亮乡村振兴路
  • 内蒙古奈曼旗:荒山蝶变“花果山”
  • 赤峰翁牛特旗:韭菜花漫山野遍草原
  • 科右中旗与蚂蚁集团签署合作 四个维度助力高质量发展
  • “共融·共生”2024呼和浩特摄影周即将开幕
  • 举办跨国界盛会,内蒙古提速向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