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中新记者看内蒙古

两代表一委员服务“一老一小” 兴和县描绘“朝夕幸福”

2024年08月26日 16:35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26日电 题:两代表一委员服务“一老一小” 兴和县描绘“朝夕幸福”

  作者 张林虎 钟真君 崔洁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同夭乡70岁以上老人和12岁以内儿童占常住人口的70%和7%,老年人口基数大和“幼无所托”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大同夭乡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服务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提出“两代表一委员”联系“一老一小”制度,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护航“一老一小”用心、用情、用力绘就“朝夕幸福”美好画卷。

  聚焦老有所养,托起幸福“夕阳红”

  “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以前我们冬天取暖不方便,现在给做了煤改电,不仅房屋、道路、院子修好了,家里给安了水冲厕所,去厕所也方便了,还建了老年食堂,这日子过得更幸福了,住在幸福院的老人岑俊梅说道。”70岁的岑俊梅早上扭秧歌,晚上跳广场舞,白天和院里的左邻右舍聊聊天,偶尔还当义务理发师。

  目前幸福院内入住60岁以上老年人228人,入住率达到78%以上,建有老年餐厅、洗浴间、洗衣间、理发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等,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代办和助娱等养老服务,惠及200多位老人。面对如今舒心暖心放心的“服务站”,老人们打心底里高兴。 

  近年来,“两代表一委员之家”联络室建立以来,大同夭乡立足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两代表一委员”联系“一老一小”工作方案》,重点对全乡独居老人、老党员、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帮扶,并制作发放带有包联代表委员信息及联系方式的“连心卡”,保证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24小时畅通,为连心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同时,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分类交办制度,由代表为“一老一小”提供一对一的便民办事、物资代购、跑腿代办等服务,代表每月帮助老人进行低保、养老、高龄等网上验证,不断丰富和拓展联系群众的渠道、方式、内容,充分汇聚和反映民意,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今年以来,大同夭乡以“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助服务”的农村养老新模式,按照“三改三修”(三改:水厕改造、清洁能源改造、适老化改造,三修:房屋维修、道路维修和院落维修)要求,对大同夭村幸福院进行维修改造,水厕改造227户,清洁能源改造150户,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为227户老人的房屋更换新瓦,对房屋所有墙面统一进行了粉刷,完成道路硬化 2000平米,在院落铺设面包砖9000平米,确保老年人如厕方便、供暖清洁、设施适老、房屋完好、环境优美,实现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

  聚焦幼有所护,撑起成长“保护伞”

  留守儿童刘月语是县党代表秦家夭村党支部书记任秀红联系的连心户,在高庙子村学校就读,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代表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状况等情况,常常为她送去一些书籍、学习用品等,向她普及健康安全常识,鼓励她以乐观向上的心态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并与老师交流她的学习情况,充当着“家长”的身份。

  “大同夭乡将继续发挥联系‘一老一小’纽带作用,不断拓宽服务供给,推进‘一老一小’服务提质增效,从微末之处守护‘朝夕美好’”。大同夭乡“两代表一委员”联络室主任李占伟说道。

  聚焦老幼共融,提升生活“幸福感”

  弦月下的大同夭村,路灯明晃晃地照亮了村里的文体广场,村民们三五成群,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说说笑笑地往这儿赶……这个仿若上世纪90年代的场景,发生在兴和县大同夭村幸福广场。此时,县公益电影惠民志愿服务队正在广场上放红色电影。

  关爱“一老一小”,实现“老少同乐”。大同夭乡对辖区孤寡老人、困境儿童形成结对帮扶,定期开展巡检探视和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从解决群众关心的基本社会服务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基本社会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大同夭乡将持续以“小切口”撬动民生治理“大课题”,探索和创新“一老一小”的服务模式,把暖心服务做到家门口,用精细服务绘就现实“幸福图景”。(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科右中旗与蚂蚁集团签署合作 四个维度助力高质量发展
  • “共融·共生”2024呼和浩特摄影周即将开幕
  • 举办跨国界盛会,内蒙古提速向北开放
  • 内蒙古额仑草原:万亩向日葵盛开美如画
  • 初秋巴丹吉林沙漠:沙海耀金 湖泊斑斓
  • 那达慕竞技场上的“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