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内蒙古奈曼旗:沙地西瓜结出“甜密果”

2024年08月13日 10:31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李晓龙和他种植的50亩西瓜地。 李丽娟 摄

李晓龙种植的西瓜即将上市。 胡杨 摄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13日电 (刘文华 李丽娟)20年前,奈曼旗东明镇干苏村是个极其穷困的村子,沙区、偏僻、生产条件落后是致贫的“标签”。“以前我们村特别穷,外村的姑娘都不嫁我们村。”干苏村党支部书记曹凤付回忆起当年的事无比的心酸。

  谁也不曾想,种植沙地西瓜,给干苏村带来了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村民李晓龙就是种植沙地西瓜的最早受益者,在那个年代,成为了干苏村第一批“万元户”,并摇身一变成为了种瓜的“老板”。

  今年42岁的李晓龙已有近20年的种瓜史,早在2005年沙地西瓜引进之初,他就跟着种起了西瓜。

  “当年种5亩地西瓜,净收入1.6万元,当年一下就成了‘万元户’。”李晓龙回忆起当年,仍然难掩兴奋,“当时就买了一辆摩托车和三轮车。”他大笑起来。

  李晓龙介绍,第一次种西瓜那年,他还种了10亩地玉米,才纯剩3000块钱,根本不够花,是种西瓜让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自那以后,李晓龙再也不出去打工了,在家专心种瓜,直至今日。

  2008年,李晓龙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至20亩,并雇佣了3名工人。尽管市场波动,他仍收获了5万元,实现了从“农民工”到“农民老板”的华丽转身。

  西瓜的种植规模在一年年扩大,李晓龙的收入也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0年,李晓龙花了13万元,把当年花7000元买的土房换成了宽敞明亮的4间大砖房。此后,李晓龙相继添置了轿车、农用拖拉机、大型机车等大小车辆7台,总投入超过百万元。如今,李晓龙除了种植西瓜,还通过农机务工,每年带来10余万元的收益。

  在野外的一处沙坑里,一片西瓜长势正旺。地头,是一座简易工棚,里面有三位女工正在做午饭。

  “专业的事还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我每年都会从海南那边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做田间管理,确保西瓜品质上乘。”李晓龙指着工棚里的人说。

  今年,李晓龙种了50亩地沙地无籽西瓜,预计亩产至少1.3万斤。

  “今年咱们这边的瓜价目前的价格每斤达到了2元,我这50亩瓜收入预计能达到100万元。”李晓龙开心地眼睛笑成了一条缝,“除了去年赔本,近几年收入都在30万元左右。”

  “今年冬天还要去海南学习,技术必须得跟上”。李晓龙说,干种植业就得学好技术,技术是收入的保障。

  据了解,在干苏村,90%以上的户都种过西瓜,坚持常年种的有30多户。

  曹凤付介绍,经过近年来国家项目的扶持和投入,干苏村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有了极大改善,也发展了一些特色种植,今年除了1200亩无籽西瓜,还种植了400亩红干椒和300亩药材。今年全村总产值有望突破5000万元,其中,西瓜产值可达2000万元。

  在奈曼旗,像干苏村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红干椒、甘薯、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村不断涌现,助力奈曼旗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考古发现辽代陪葬车坑
  • 大兴安岭云海日出美轮美奂 如同梦境
  • “缘起七夕 爱满青城”交友联谊活动在呼举行
  • 澳门日报:台胞访黄河“几字弯”
  • 那达慕竞技场上的“她力量”:闪耀赛场,蓬勃生长
  • 15国侨商代表相聚内蒙古 为发展凝侨心、汇侨智、聚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