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7日电 (刘文华 高冰婵)近年来,开鲁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结合县域土壤和气候特点发展圆葱、毛葱种植产业,让“圆疙瘩”变成“金疙瘩”。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逐步实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眼下正值圆葱陆续成熟季节,在开鲁县大榆树镇潘家堡村辛海萍的圆葱地里,村民们穿梭在田地间,起葱、剪秧、分拣……一袋袋圆葱摆满田间地头,织就出一幅田地“葱葱”忙忙的丰收图景。
辛海萍今年种植了40余亩圆葱,此刻她正与村民们一道装袋、运输,忙得热火朝天。“我家种了六七年圆葱了,今年产量还不错,一亩地能出15000到20000斤,去掉成本,每亩地净剩2000多块钱。”辛海萍高兴地说。
在圆葱收获期间,大量的用工需求吸引了周边群众前来务工。凌晨四点,村民林树广就来到了地头,和同伴们分拣整理圆葱,将圆葱收入编织袋中等待装车。“出圆葱这个活不用费太大的体力,一天平均能挣二三百块钱。”林树广说,在帮助种植户及时采收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经济收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开鲁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同时解决零散土地利用不高和村民务工问题,实实在在增加村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除了种植圆葱,开鲁县黑龙坝镇高若村还种植着另一品种的葱—毛葱,吸引着吉林、辽宁等地的客商专程赶来大批量收购。据了解,优质的毛葱不仅能够满足当地消费者对于新鲜蔬菜的需求,经过加工后还会远销海外市场,作为一些化妆品的生产原料。
高若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该村发展“订单农业”。他们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流转土地收租金、打工挣薪金,形成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多产融合的发展局面。
正驻村收获毛葱的意丰源农牧业有限公司经理林孝青说,今年他们公司从高若村流转了400多亩地用于种植毛葱,亩产5000多斤,每亩地收益3000多块钱。
为实现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在圆葱、毛葱收获之后,种植户还将种植白菜、甘蓝等二茬蔬菜,实现一地多收。(完)